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艺术院校“丰收”在即
· 看不懂,实在是看不懂
· 传统书画之乡 如何走上现代发展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传统书画之乡 如何走上现代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潘欣信
  “书画之乡”是近些年频频出现,引人注目的名词。作为一种名誉称号,它是由国家文化部出于对传统民间文化、民间艺术保护、鼓励的目的,针对一些县市的文化艺术发展特征命名的。有“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画之乡”等种种称呼。它对于鼓励民间绘画、工艺等艺术在新时代获得发展,丰富富裕之后的广大人们的精神生活,无疑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域广大,文化丰富多彩,被授予这一类荣誉称号的地方众多,到目前,安徽萧县、太和,浙江浦江、安吉,甘肃通渭,山东高唐,福建诏安、龙海、晋江,江苏胥口,辽宁北宁、云南石林,江苏邳州,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安塞,广东龙门,河北辛集等等都是文化部命名的艺术或书画之乡。一些文化比较发达的省份,每个省平均就有十几处这样的“特色县市”。但是,这些民间艺术发达、文化积淀深厚之地,经济上则多数处于弱势。近些年,艺术市场、文化产业中所突显的巨大商机,使得一些政府部门纷纷将注意力转向艺术,进军艺术产业的步伐加快。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书画艺术基地、展览中心,近一两年间,全国借助于专业协会力量设立的创作基地、展览中心,就有20多处。

  艺术市场在当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是目前业界的共识。作为近些年才出现的艺术市场的衍生物,这些基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有没有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残酷的事实证明,虽然艺术品拍卖市场增长飞快,但多数的文化产业基地、中心或者是绘画之乡的文化产业化发展依然步履维艰,民间艺术的传承之路、民间艺术市场运行还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发展境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成绩,不同的发展模式也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摸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打造现代化公司

  走艺术产业化之路

  这一类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借助良好的书画艺术氛围,将书画经济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发展。如江苏苏州胥口镇,早在2001年,根据画家亚明的提议,以书画之乡为依托,借助长三角的经济强力,不仅仅是局限于关注当代的艺术家与作品,而是走多端市场。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成立全国文化(美术)产业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胥口展览中心,创办中国书画名家街,面向全国,投入到书画艺术的市场第一线。通过数年的坚持,已经实现了艺术家入驻、作品征集、展览、销售一条龙的良好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并由此带动了胥口书画市场的发展。

  但是,众所周知,书画艺术产业投资风险大、效益周期长,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很难有成果。所以,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成立的大型艺术公司、产业基地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地方的书画产业发展常常取决于领导的喜好,政府支持不能长久。其次,是“操盘手”、也就是具体管理和经营者的盲目乐观或贪大求全、急于求成,常常是有一个轰轰烈烈、雄心壮志的开头,结果是后续的资金和发展思路不到位,导致不知所终的结束。重大的活动结束之后,不能留下有效的资源。对于从事书画艺术产业的企业来说,效益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必须具有长、短线并重的投资眼光。“操盘手”通常是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艺术鉴赏眼光的,对于那些具有升值潜力作品,必须保证有一定量的收藏,因为这一方面是实力的象征展示的需求,也是公司长远的、更大利益的保证。(下转第5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