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1版:美育
3  4  
PDF 版
· 谁在为劣质教材开“绿灯”?
· 心灵手巧 变废为宝
· 为了责任,不要回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了责任,不要回避
□本报记者 韩洪刚
  本报第647期刊发《无锡哪有“瘦西湖”?——求疵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文,披露现行美术教科书中存在多处错误,受到教育界、美术界以及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很多关心美术教育事业的读者(尤其是广大美术教师)在来信中诚恳地提出很多对当下美术教科书的建设性意见,在来信中表达出热爱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对我国美术教材建设工作的关心,对真正合格的美术教科书的期盼,并殷切期盼有关部门与相关责任人给公众一个说法。然而,差错曝光一个月多来,相关部门与责任人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是无颜面对社会的责问?还是不知道自己编撰的教科书错误连篇?抑或希望事件在“沉默”的态度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面对全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宽容、友善的态度,相关权威部门、专家、责任人以这种“回避”态度,逃避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着实让人心寒。

  我国的美术教育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质的飞跃。但由于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到实验区实施的间隔时间比较短,教科书在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要求的编写过程中,出现差错虽然很不应该,但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还是能理解和包容的。问题的出现及时地暴露出美术教科书在编撰审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笔者看来,美术教科书中的错误并不可怕,全国有无数热爱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再多的错误,都可以纠正。可怕的是相关部门对问题暴露后回避的态度。逃避问题,回避现实,不应是“问题教科书”相关权威机构、专家所应持的态度,只有直面错误,才可能从根本上分析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总结存在的问题,是一个专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这一事件不能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与相关责任人的反思总结,一味回避问题教科书的话题,类似的事件将有可能再次发生。然而,自美术教科书暴露出多处低级错误以来,出版社对编辑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如何处理的?对薄弱的审读环节总结了吗?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审定程序反思了吗?类似草率的审定还会出现吗?试问相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了吗?这样不负责任的“专家”还能胜任吗?这些,都是暴露出问题之后最主要的问题。

  为了及时反馈当事部门对问题教科书的处理态度,记者多次以报社电话设法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但均失败。5月23日,记者用手机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美术编辑室一位老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副主编)与总编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取得联系,并作了简短采访。记者得知,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如何将教材中的错误问题反馈给正在使用教科书的教师、学生,以便在授课时适当更正”的问题,美术编辑室的老师说已对反映问题的龚老师作了回复(“人教论坛”网),但其他没发现教材问题的教师、学生只能在再版中体现更正。但就记者的查阅,网页上并未发现对教科书中错误问题的更正或处理信息。

  另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位老师透露,美术教科书中的错误将在9月份的再版中得以修订,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记者担忧的是出版社采取什么措施,如何保证这本“几乎可以说这是一本业余水平编出的‘国家级’的教材”修订成为一本真正合格的美术教科书?美术教科书不仅仅是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物,它更关系到整个美术教育事业,关系到百年树人的大计。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在修订教科书的过程中,敞开门扉,广纳社会各界的建议,广泛征求专家与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意见,让全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与出版社等相关部门携起手来,共同促进美术教材的建设工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