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书法周刊
3  4  
PDF 版
· 纪念宋庆龄逝世25周年 中国妇女书画作品展在南京举行
· “人,不能光为钱活着”
· 周俊杰四访马来西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江100件作品捐赠浙博
“人,不能光为钱活着”
  据《钱江晚报》8月30日消息 蒋梦桦 “人嘛,总不能光为钱活着,我的作品能放在博物馆里,是大家看得起我。”昨天,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江对记者这样表示。

  按计划,今天上午, “承绪西泠——刘江作品展”开幕式暨展品捐赠仪式将在浙博西湖美术馆举行,作为浙江博物馆“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之一,展览将展出这位81岁的老艺术家捐赠给省博物馆的书法、篆刻作品共100件,这也是继今年上半年著名画家曾宓将自己的66幅代表作捐赠给浙博后,又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将作品捐入浙博“当代名人美术作品珍藏库”。

  浙博的“当代名人美术作品珍藏库”建于1999年,最早是想通过博物馆的规范研究和保管,抢救性保护当代知名老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当年刘江老师就捐了20件书法和20件篆刻作品,”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介绍说,“这一次又捐出60件,总共有了100件。”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像吴昌硕一样,最擅长篆书与印石篆刻,著有多部书法篆刻理论书籍,曾获“鲁迅文艺奖优秀奖”等,是当代学术界公认的书法篆刻泰斗。对于记者提及的“捐这么多作品是怎么想的”问题,刘江平淡地说,没什么啊,作品放在博物馆也不错。

  由于近几年艺术品市场比较火爆,在有些人眼里,作品已经与金钱画上了等号。对此,刘江说出了“不能光为钱活着”的话。而且,作品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不仅要捐给浙江博物馆,接下来,刘江还将给西泠印社、浙江美术馆等机构也捐赠一批作品。

  那么,家属对这种捐赠行为怎么看?刘师母表示自己从来不干涉丈夫的捐赠行为,“我自己也是画画的,好像没必要看得这么重吧?以后估计都要捐给博物馆、美院或印社的”。

  要不要留给孩子呢?“我们孩子是学设计的,不搞篆刻这一行,稍微留一点做纪念就行了”。

  对于刘江的捐赠,最开心的自然是浙江博物馆。如今,浙博的“当代名人美术作品珍藏库已经拥有了赵延年、赵宗藻、李震坚、杨可扬、郭仲选等一批当代名家的作品。每逢合适的机会,浙博都会推出该艺术家的作品展。而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措施,浙博也希望给其他收藏家一个示范作用:艺术品能否妥善保存、展示才是最重要的。该展览将至9月24日结束。

  本报记者现场手记

  开幕式结束,领导们退场,迟到的我赶紧上前用双手握住刘江老师的手连声道贺,未料想刘江老师开口第一句竟是:“中午请到楼外楼吃饭。”

  刘江老师去年80寿辰,中国美院、西泠印社、浙江省书协为他举办的个人书法篆刻展,我因出差赶不回来,未能宣传报道,事后向他解释,他笑笑:“没关系没关系。”

  老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其实非常清晰,尤其是杰出的文艺老人,当他们自觉地进入真正淡定无为的夕阳红境界,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人格的素华浑朴。他们一般不拒绝别人的“请求”,但他们一般都知道哪些“请求”是善意的,哪些则不怀好意。他们不标榜自己,也不数落别人,他们在说“没关系”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对方的情况,如果他们认为说“有关系”会使对方遭受压力,他们会一直“没关系”下去。记者们遇见这样的老人,会冰爽到极点,即使气温窜到40.5℃。

  身为画家的刘江老师的夫人——章培筠同是中国美院的教授,崇佛敬善,口碑甚佳,是刘江老师的“幸福时光”,传闻她曾谦让正教授名额,何等难得!

  离开展厅回报社之际,许多刘江迷围着刘江老师合影,我不便面辞,心里却牢牢记着刘江老师的话:“中午请到楼外楼吃饭”。我真的很想去吃。

  蔡树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