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阅读
3  4  
PDF 版
· 气动生风 气凝为水
· 形象突破观念
· 趣味美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气动生风 气凝为水
■丁羲元
  宇宙天地间,唯气而孕育生命万有。这个很简单的原理,贯彻于一切过程之中,却又每每为人所忽视。

  艺术风水,也即艺术内在的“气”的运动,是艺术内在和外在的流通的空间。

  艺术在时空中的位置和传递——如,绘画作为空间艺术,其画中内在的气的流动引起的虚实、节奏、韵律的表现,一定的方向感或趋势,这就是艺术风水。

  看画,不仅着眼于其有形有笔墨处,更要注意其无形、无笔墨处的蓬勃生机。不仅静止地看画幅本身,更要注意画幅在一定的空间(环境,建筑内部)中的位置,以及其在时间(流传、收藏过程等)上的传递延续,和对环境与人的影响。这就是艺术风水。

  中国古代,尤其唐宋时代,已经敏锐地注意,且深刻地把握了画中风水的问题。王维《袁安卧雪图》一画中的雪中芭蕉,郭熙《林泉高致》一书中“山水坡脚要厚重”等论述,宋徽宗作为“教主道君皇帝”在画中对风水精妙的运用,李嵩的《货郎图》中明白地写着“明风水”,到元代黄公望“画中有风水存焉”之论,这一简略的线索贯穿之下,可以看到“画中风水”——艺术风水贯彻过程的源远流长了。

  1991年春,笔者拟从艺术的角度,将风水论引入艺术范畴,提出“艺术风水论”一文,以为风水是一种极其深刻的发展学说,是中国特有的“遗传学”,是人文景观,也是艺术景观。此文甫一发表,即引起中国美术业界内的注意,在“丁羲元提出艺术风水论”的标题下,中国美协会刊如此引述道:“艺术风水论,是试图从艺术的本源加以规范、探寻,从时间、方位、星象、序列、气息等中国文化的独特角度去研究艺术的特质及发展,是中国式独特的艺术哲学。”此后笔者转而潜心研究于晋、唐、宋、元古代名迹,尤其五代和北宋画,再未就此作公开论述。直至去年春天笔者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宝鉴读》一书,其中涉及相当丰富的艺术风水的研究实例,集中表达了我对艺术风水研究的具体实践。而这一研究和思考,如果再追溯起来,更早始于我20世纪80年代对“六法”和“气韵”的研究。当时我提出“六法”并非谢赫所创,并探寻追踪其更早是与汉代“气运”、“骨法”和相术等关联,实际的根本是中国古哲有关“气”的学说。因此,把握住一个“气”字,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在本书中,有关“艺术风水”的内涵,其架构用意有三:

  (一)艺术内在有风水存焉。关于艺术的气局、结体、构成、布势,其内在生命的流动性,情感的传递,就其形式感、空间之美,有其内中趋势所向。就其内容,如山水、花鸟画诸体,则又有风水的体现,如山水的龙脉、流势、方位,花鸟的配置、对应、动静等等,关乎生意气局。

  (二)艺术在流传过程中,又有风水存焉。作品传世,影响风靡的势力,亦关乎其内在的风水,而形诸外在的源远流长。稀世珍品,自有吉祥云覆之,而势不可灭,灵物自有呵护。惜天忌神妒,绝世之品,或多有不传。艺术风水也为了研究艺术之“不朽”,以及如何会“不朽”。

  (三)艺术在收藏传世过程中,亦关乎风水之运转,有其宜忌。作品与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成一定的风水气局,吉祥祸福与民俗传统关应甚深。艺术风水,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如何从“风水”的角度,从艺术内在的“气”在空间中流动的角度来作画、看画,来鉴赏、收藏画,来布置、运用、享受画,当然这也包括或适合一切艺术品。

  《艺术风水》一书的内容,涉及到艺术内在空间及其流动传递的诸多方面,如中国画材料、技法,笔墨,山形水流,明暗龙脉以及名画鉴定与解读等,并以宋画风水为范例,具体赏析。另外,有关美人画(仕女画),有关“韵”的内蕴及味美,有关风水在世界艺术发展流程中的运转,诸多问题都是饶有兴味的。而其中涉及的“艺术风水六十宜忌”尤可作艺术品收藏的备览。

  有关绘画的,重在解读一个”气“字;有关诗歌的,则偏于一个“韵”字,其实还是“气韵”(气运)二字,万变不离其宗,是中国的艺术哲学。可以说,“艺术风水”是方法论,而《国宝鉴读》(——推而论之,即书画的鉴定和解读)则是“艺术风水”具体的实践。

  艺术风水是关于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且根本的课题。相信在本书中读者会有许多发现、探寻、研究的空间,引人入胜。本书的出版,不过是提出问题,抛砖引玉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