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鉴藏
3  4  
PDF 版
· 中国当代艺术
·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一点思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当代艺术
备受青睐 两大拍卖巨头 继续发力
  本报综合报道 2006年3月,苏富比拍卖公司率先在纽约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120号》一鸣惊人,拍出了809.7万元的价格,一举树立了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前所未有的“地标”,此次春拍首次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取得成功。据悉,佳士得也将于今年10月15日在伦敦、11月15日在纽约的“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场”中相继推出中国当代艺术。而引发今年春拍中国当代艺术火爆行情的苏富比,则已经敲定今年香港秋拍的拍品,较之春拍将扩容1/3。因全球两大拍卖巨头的共同发力,今秋的中国当代艺术将继续火爆。

  ■佳士得选址在纽约、伦敦上拍

  佳士得这次选择在纽约和伦敦这两个全球主流拍卖中门槛最高的场合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和他们的全球布局有关:他们要把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业务提升到全球的范围。据刚刚出任新职的张丁元向记者透露,这次他们在纽约和伦敦,将把中国当代艺术放在有几十年历史的“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场中拍卖。他强调,这种做法有别于苏富比在纽约专门设立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做法,因为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全球当代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张丁元还透露,今年秋拍将在纽约和伦敦上拍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品已经确定。纽约和伦敦的拍卖一般分为日间拍卖(day sell)和晚间拍卖(evening sell)。他们将在晚间拍卖时间推出蔡国强、王广义、方力钧3人的作品,他们三人在今年佳士得的香港春拍中都创造了个人的全球拍卖纪录。这意味着他们3位的价值得到国际买家的认定。他说,拍卖市场是大众化的市场,顶尖的艺术家应该既被普通人所喜爱,又经得起专家的挑剔苛求,就像俗语所说的雅俗共赏。

  以中国香港为中轴,提升纽约、伦敦的拍卖,这就是佳士得的全球战略。张丁元指出,国际拍场的经验表明,当代艺术拍卖一定要有地域的支撑,否则就会失衡。香港和纽约、伦敦相比亚洲特色明显,亚洲买家占到6成,欧美买家各占2成。这说明香港市场非常具有国际性,也说明其在亚洲当代艺术业务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会在向全球推广亚洲当代艺术的过程中,始终把香港作为重要的基地。而纽约和伦敦的藏家对艺术品的题材和风格则有不同的爱好。

  ■苏富比香港秋拍扩大规模

  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主管林家如小姐表示,苏富比在纽约和香港同时拍卖中国当代艺术,可谓“共襄盛举”。她表示,今年香港的秋拍,当代艺术专场的规模将比春拍增加1/3,总数达194件,总估价逾8700万港元。她还透露,这次他们推出了一些新的品种,一是有超过2米的大型公共雕塑,是中国台湾著名艺术家朱铭的《太极系列》铜雕作品《单鞭下势》。另外还推出一件也是中国台湾艺术家朱界仁的纯“影像艺术”作品,作为这次秋拍的主打作品之一,想借此努力推动市场的多元化。

  她透露,这次秋拍后89族群中有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3位名家,网罗到他们上世纪90年代初乃至80年代末的重要作品。她还为张晓刚和王广义特地策划了和春拍时周春芽一样的单元。王广义单元的5件作品甚至还包括了雕塑。这体现了苏富比试图从学术的角度说明艺术家创作概念的由来与演变并把握其延续性的初衷。这次推出的张晓刚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估价高达880万-1200万港元。对此林小姐解释说,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已经是一画难求,还因为这张作品有代表性也很罕见,而且还多次参加了重要的展览。她还说,我们的估价在香港、在国际上看来是保守的,在内地看来却是高的。因为苏富比接触的藏家和内地很不相同,我们关注的是全世界的藏家而不仅仅是内地庞大的藏家群体。比如我们知道,海外的一些大型的基金要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因此估价的认定也不同。    崔 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