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美育
3  4  
PDF 版
· “工作室”在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学术研究的平台
· “工作室”在职业学院:宁波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准就业训练的基地
· “工作室”进行时……
· “工作室”在职业学院:宁波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准就业训练的基地
■受访者:潘沁  宁波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 本报记者 韩洪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工作室”在职业学院:宁波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准就业训练的基地
■受访者:潘沁  宁波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 本报记者 韩洪刚
  我国美术教育发展急速,在短短几年,学生增加了十几倍,正由于这种发展的高速度,以至于很多教育机构还没能做好应急准备。在急速膨胀中,暴露出高校美术教育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诸如:教学和就业脱节,离真正市场需要的教育差距甚远,以至在社会对专业人才急需的当前,出现高等教育却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低年级学生中学业松懈;毕业班的学生几乎将整整一个学年的时间浪费在盲目地找工作上;教师工作疲怠,缺少竞争力,上课来人,下课走人,师生关系逐渐淡化;等等。

  这种教育危机在高职院校较为突出,尤其是设计艺术教育,设计是应用美术,应用是根本,高职院校应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但快速的市场发展,使院校的教育显得相形见绌,如果还是处在老的教学管理方式下,高校的美术教育很难做到根本性的转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的需要,今年6月16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高校率先启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起了美术教育界普遍关注。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该校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潘沁副教授。

  记者:请你介绍下“工作室”的具体运作情况?启动“工作室制”的初衷是什么?

  潘沁:通过半年多的调查和准备,我们在今年的6月16日面向毕业班学生推出了“工作室制”见面会,由6名学校外聘的宁波设计界高级设计师和本校4名教师在学校“摆摊设点”为“工作室”招生。见面会上,我们对担任9个不同专业的10个工作室的导师简介、工作室创新点、毕业创作效果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展示。在学生进入相应的工作室学习后,导师将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完成最后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此次招生的10个工作室的导师分别有配合工作室专业实践的企业,因而能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强化训练。每个工作室学生为10—15人,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各工作室需要定期作教学汇报,探索教学方式,交流教学措施。

  我们启动“工作室制”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实战式的学习和锻炼,实现对学生进行分方向培养的目标,让学生在准就业形式的工作室中得到实际的锻炼,能够达到就业的水准,以满足市场日益细分和专业化的需要。在过去的五个月实习时间里,学生和导师相处是愉快的,学习上也都是很努力的。在上周,“工作室”中期教学成果在学校展览厅展出了,总体来说,这些成果超出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还组织了艺术学院低年级的学生观摩,使低年级的学生看到了目标,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原来在基础训练学习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松懈、被动的现象,从另一个侧面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记者:你认为目前你们的“工作室制”呈现出哪些优势?

  潘沁:启动近半年来,“工作室制”的优势慢慢凸现出来了,可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吧。

  其一,“工作室制”的启动,进一步加强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同时,为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以及为实现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渠道。

  其二,“工作室制”使学生能够较早地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学生感到学院此举充分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权,有利于他们根据个人的实际条件选择方向和导师,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和培养自身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其三,在工作室中,导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之间是一种师徒、朋友关系,甚至是亲人关系。作为导师,对学生手把手地教学,这种用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身孩子一样。学生耳濡目染导师的风格与人格,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在教与学中产生的这种感情,是一种添加剂,一种黏合剂,一种润滑剂,发挥了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比较起传统的教学形式,这样建立起来的美好的真挚的情感是难能可贵的。

  其四,“工作室制”的启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不断自我完善。校外知名人士的加入,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工作室制”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界限,教师的这种自我完善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

  记者:能谈谈“工作室制”引起的思考吗?

  潘沁:好的。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应是培养既具有较高岗位职业能力、又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两高”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艺术设计教育更需要面向市场,设计是应用美术,而应用是根本。但快速的市场发展,对高职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应用性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回应好这个挑战,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不突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我们的美术教育就很难做到根本性的转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我们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考察了国内的美术教育工作室,并做了一些总结,探索性地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但与美术学院的工作室模式不同的是:美院的工作室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我们的工作室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走向市场,适应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