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阅读
3  4  
PDF 版
· 历史的馈赠与现实的挑战
· 看《花非花》
· 怀念启功先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看《花非花》
■尹舒拉
  徐风先生为宜兴紫砂艺人蒋蓉所写的传记《花非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宜兴举行了首发仪式。由于我与宜兴艺术界,尤其是紫砂界的友情,我出席了《花非花》的首发式。与别的首发式不同的是,写书的人与被书写的人,均没有出现在主席台。

  徐风是江苏文坛上古道热肠的作家,一生为朋友、为社会默默做着一件件好事,轮到他亮相时总躲在幕后,已是常事。蒋蓉是由于重病卧床,而未能出现首发式,这情景令人心酸。可也感到欣慰,毕竟这位将毕生奉献给紫砂的女子,在87岁的深秋,在日暮垂垂之际,知道了《花非花》的发行。中国作家协会将《花非花》作为2006年度重点扶持作品,不是没有道理的。

  宜兴紫砂壶发展历史上,由于不断有文人士大夫的介入,所以不像一般的民间工艺美术一样,被长期地困在“民间”、“民俗”领域。正因为这样,紫砂艺人发展的道路,比一般的工艺美术品种更加艰辛。当然,也就是这种艰辛,拓展了紫砂艺术发展的博大空间。

  1919年,蒋蓉出生在宜兴乡间潜洛六庄村一个四代陶艺之家。传说西施曾经在这个村子里息落。蒋蓉和所有降生在这里的女儿一样,一生都做着一个开着花的梦。11岁那年,蒋蓉随父母制坯制壶。是花非花的年纪,是花非花的手指,是花非花的泥香,是花非花的人生,是花非花的女子,一路走来,一路是花非花,花非花是。

  紫砂艺术,由于陈曼生的出现,文化的承载份额完全超越了紫砂工艺本身。也因为“曼生壶”的出现,紫砂艺术产生了质变。这好像中国绘画由于崇尚“水墨为上”而束缚了“金碧青绿”的正常发展一样,“花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蒋蓉祖传“花器”,这种既需要师法自然,更需要艺人的人品和艺术素养的艺术,到了蒋蓉手里,方才走出困境。就好像齐白石的诞生,使中国文人画走出了书斋和象牙塔。

  从16岁那年初做《松鼠葡萄水注》起,到被定为国宝收藏在中南海紫光阁的《枇杷笔架》直至被评为中国紫砂艺术界第一位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一生为生她养她的宜兴山山水水流过的汗水和泪水,只有她自己方才知道。

  正是千千万万紫砂艺人的汗水和泪水融进了紫砂,才有了比黄金珍贵的紫砂艺术。

  蒋蓉的一生:非花是花,非花却胜似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