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评论
3  4  
PDF 版
· 走向新批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走向新批评
“西安·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综述(上)
  关于《西安宣言》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教授在致欢迎词中说,一个学校的发展,只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广交朋友,应该不断接受新的信息,不断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对比和批判。由于这种批判、对比,使西安美术学院不断发现自己的弱点,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发挥这些优势。这次会议,虽然出席者只是美术批评界的部分学者,但很可能形成声势。会议以宣言开头,将会在众说纷纭中闭幕;对会议主题的探讨,将会促使美术批评焕发出新的活力。期待新的批评模式进入美术学院的教科书。

  中山大学传播设计学院教授杨小彦说:对于图像的解释不能停留在概念的文学化、哲学化的背景下,需要推进专业化的解释模式。《〈西安宣言〉征求意见稿》的起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我们非常需要一种模式推动我们对视觉环境和背景的理解。整个人文学科的艺术批评,可能还是更多地沉浸在习惯里面,用很多大词汇,很多新概念,使我们的美术批评流于空乏。

  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朱青生说:我们的传统历来注重观看和阅读的统一,“图”与“书”一直是把图像和语言看成是并重的精神的记录传播方式。今天新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些东西重新被激发出来,我们现在就通过艺术批评这件事,在全世界率先实验这样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宣言真正的价值所在。对于人类文明和传播的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任务,也就自然地落在了艺术批评家这样一个群体身上。如果我们的《西安宣言》走得更快,就会变成一面旗帜。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西安宣言〉征求意见稿》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所关心的东西恰好是我们真正的艺术批评所关心的问题,提出的图像时代批评模式问题是非常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我觉得《〈西安宣言〉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相对单薄,如果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梳理得更清楚的话,将会更有意义。

  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说:《〈西安宣言〉征求意见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起点,我结合宣言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研究艺术史的学者认为批评不是学问,而是名利场上的玩意,认为批评家出于友谊和商业原因,进行没有价值的吹捧。具体在艺术批评方法上,是重文献、重观念、轻图像、轻艺术家的技巧。这当然是不好的趋向。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说:《〈西安宣言〉征求意见稿》表述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批评模式及批评文体”,对此我提出质疑。讨论批评模式的问题,应该纳入对批评思路的讨论。在我们的宣言上面,连批评思路、批评思想这个词都完全不出现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我们的批评界很少有非常深入的分析,常常对这些问题点到为止,变成一种对现象的表态。

  中国美院史论系博士吕澎说:当前艺术批评面临的真正问题,最主要、最重要的是来自写批评的人内心直觉太差。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框架、结构、立场、方法都是个人的事情。按照我的本性、性格、兴趣,我对任何模式都非常反感。我认为100个人有100个模式。就模式而言,直觉就是我们的模式。

  华南师大美术系教授皮道坚说:批评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自觉的、当代的文化力量。《宣言》里面应该体现出我们对批评学科化的重视。应该强调艺术批评和艺术教育、普通教育、大学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让批评在教育中也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沈伟说:当代图像的五花八门,本来就颠覆了以往的知识方式,它们只有类型而没有模式。在目前讨论批评的“模式”,必定会引发激烈的争议,但是借此机会来反省一下批评文本的规范以及批评行为的自律,倒是大有必要的。不学无术故弄玄虚的、隔靴搔痒似是而非的、人情世故溜须逢迎的、尤其是串通市场沆瀣一气的伪学术等,应该从根本上去清理。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彭德说:有人形容当代批评是“话痨”。其实批评界一直在探索新的模式,成效不大,为什么?系统出了故障。在美术批评、传媒、教育的连环套中,人们习惯使用现成的模式,如果改变,就会遇到顽强抵制。“话痨”的外在原因是文人过剩,导致表达的竞争,一是追求博大,一是追求深奥,而深奥不等于深入。东西方文化内涵往往互不兼容而又要融会,也使得表达变得复杂。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本次会议的主题具有时代意义,《西安宣言》是面对世界在发言。

  关于展览策划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中国的变化跟世界的变化都不断地表明,探讨新的学术模式是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探寻新的模式的时候,很容易被老的模式所框定。这就是人的思维经常出现的悖论,因为任何新思维都不可能在真空出现,总是和原有的有关联。对此次会议,我只有一句话:批评是美术馆的学术大门。美术馆的功能要真正得以实现,必须运用批评。美术馆讲起来很简单,一是对历史的保存、研究和再认识;二是对当下的艺术研究、梳理、过滤,使它进入到公众视野。

  《美术家通讯》副主编冯博一说:策展批评是一种新的批评话语方式,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批评,它是由一个展览作为批评的视觉支撑。这种视觉支撑本身比传统的简单的著书立说,或者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通过图片来表达自己对当代艺术,或者是对艺术史的认识和理解,有着自己的特点。不管批评模式如何改变,媒体可以有多种样式,但是专业性赋予的责任感和精神因素应该确立。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说:首先,策展和批评必须具有史学意识。美术馆的工作,用史学的眼光参与到当代艺术的策划里面,非常重要。第二,策展是一种批评态度。策展并不是简单地定一个主题,挑选艺术家,找作品,成为一个理论观念,或者被动地反映一种现象。第三,策展是一种批评的特殊模式。策展和批评不能画等号,批评是批评家自己个人的事。

  上海美术馆副研究员江梅说:上海美术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其学术定位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在文化历史上的特殊定位——中西方文化融合最为激烈的地方。上海这个城市特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决定了我们的学术定位,是以近现代地区美术的研究、展示和收藏为重点,辐射到全国近现代,并且到国际,积极地推动中国的当代艺术和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与对话。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