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视点
3  4  
PDF 版
· 学院的力量 艺术的华章
· 劝劝唐秋华
· 竹影梅香 陈履生画展暨《偏锋用笔——《美术报》〔陈履生观点〕专栏文集》首发式在常州举行
· “美”在闪耀
· 超越展览的展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竹影梅香 陈履生画展暨《偏锋用笔——《美术报》〔陈履生观点〕专栏文集》首发式在常州举行
  本报扬中讯 记者 乔笙 9月29日,由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刘海粟美术馆承办,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澳门书画研究院、《美术报》、《当代中国画》编辑部、中国艺术视窗网、中国艺术品网协办的竹影梅香——陈履生画展暨《偏锋用笔——《美术报》〔陈履生观点〕专栏文集》首发式在江苏常州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

  作为评论家,陈履生在新中国美术史、美术编辑学等研究领域都有一些开创性的贡献,而在《文艺报》、《美术报》等报刊开辟的专栏,以对现实的关注,以针砭时弊、观点独特、文字犀利的个人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此次,《偏锋用笔——《美术报》〔陈履生观点〕专栏文集》收集了作者发表在《美术报》2004、2005年度专栏中的文章,并配发了不少第一手的资料照片,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加了不少注释。

  在为文之余,陈履生坚持绘画创作。他的画具有鲜明的语言个性。所画山水以雪景为主,峰石突兀,怪石嶙峋,罕有人迹,表现出一番天寒地冻、意境荒寒的景象。近年来,陈履生钟爱画梅、竹题材,所画梅花以直立的梅花姿态,以新干的茁壮的精神,一改古人梅花出斜枝的结体方式,也一改古人所追求的老干的苍劲味道,画面具有耐人寻味的现代意味,但同样表现了古人赋予梅花的君子品格。他画的竹,以双钩为主,注重枝叶的穿插,于千变万化中表现出严谨和精心,自成家法。陈履生“陈氏风格”的画面,章法谨严,善于以书入画来强调意境、趣味和韵致。他的题款,不仅能补画面的不足,而且还以这种方式作为形成自我风格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陈履生的绘画文气勃发,在笔墨和精神之间营造出他守望的精神家园。

  新闻链接

  陈履生,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同时考入该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2002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2004年调中国美术馆。20年来潜心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并从事美术批评、美术创作。获中央美院首届“张安治教授美术史论奖学基金”,获“北京市文联2001年文艺评论二等奖”,出版著作(包括编著)30余种,其中有《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等;发表各种论文百余篇。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画集3种。建有私人博物馆“油灯博物馆”。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学术一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月刊副主编,《当代中国画》月刊主编。兼任南京艺术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杂志编委,中国艺术视窗网总监。

  《偏锋用笔——《美术报》〔陈履生观点〕专栏文集》一书现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欢迎邮购。邮订电话:0571-85310810,张老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2 竹影梅香 陈履生画展暨《偏锋用笔——《美术报》〔陈履生观点〕专栏文集》首发式在常州举行 2007-10-13 48256DEA008181F548257371002DC95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