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6版:油画
3  4  
PDF 版
· 用人生情态与生命呈示的肖像
· 十年磨砺 情倾三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年磨砺 情倾三峡
陈可之的油画
□朱小钧
  以历史题材的创作闻名画坛的写实油画家陈可之历经十年磨砺,创作再结硕果,“远古三峡风——陈可之油画展”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由于三峡水利工程完成三峡库区135米、156米水位的蓄水,数千年来承载三峡文明的主要地区消失到水下,数百万人在短时间内迁移。这一历史巨变吸引陈可之往返三峡几十次,十年间创作了150幅相关的油画作品。他以七千万年前三峡原生态为系列展开创作,画面或层岩叠壁,高耸凌云,势险非凡;或巨大如磐,狰狞傲岸,兀立湍急。犹如古树的年轮,老人的满脸皱纹,记录着悠悠岁月的沧桑,蕴含着自然变迁的风骨。在画家画笔的雕刻之下,自然风化形成的岩页层叠、岩体嵯峨峥嵘的状貌,洪荒激流及其冲刷、打磨中形成的巨石的瑰奇形态等,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此,评论家夏硕琦评价说:“近十年来,他钟情于长江三峡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题材的创作。他善于从宏观的视野瞩目民族的命运,善于从现实生活的洪流中发现那些最富于视觉吸引力、情感征服力的微观意象,来结构生气灌注的画面形象、创生灵气往来的审美意境。在作品中呈现个性生存体验,注入本土文化精神,融入民族情感和气质。他的执着与坚持,与日俱增地积淀、铸造着他的艺术成就。”

  陈可之对于十年来的创作深有体会,他试图以中国书画的审美观解读三峡:“如在石纹水痕的笔触中体会书法金石艺术的铁线金钩,在巫山烟云和峡谷水道的神光中采用饱和颜色浸润于形外,江岩鬼斧神工的石刻凿痕则启示了我如何表现历史的断面。” 油画家冯法祀评价其作品《三峡纤夫》称:“这画太好了,我在画前感受到一种很久没有过的震撼。”花十年的精力,陈可之独辟蹊径,关注三峡生态,对三峡生态史的书写,动人心魄——这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随着其民族文化原创性因素的不断强化,将会引起国际间的审美关注。

  油画《重庆大轰炸》是陈可之的又一重要作品,是画家向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上的一首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的颂歌。该作品表现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间,战时陪都重庆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无区别轰炸的历史,画面视觉立足重庆老城区通远门金汤街位置,鸟瞰长江、嘉陵江环抱的渝中半岛,将不同历史瞬间定格在同一画面上:五三、五四大轰炸、24万市民大疏散、六五大隧道惨案及国际救护、轰炸后救火、愈炸愈强的反轰炸、反空袭斗争。

  陈可之以独特的视角、引人注目的艺术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绘画的表现领域与精神空间,也相应地拓展了现代人审美关注的视野。品读陈可之的作品使人感到,他是一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富有历史意识和悲悯情怀的画家。“以艺术的情感力量,呼唤对自然的尊敬,对地球家园的关爱,建构自然生态伦理与道德良知,作为艺术家我责无旁贷。”陈可之强调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油画 00036 十年磨砺 情倾三峡 □朱小钧 2007-10-20 48256DEA008181F5482573470025378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