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7版:油画
3  4  
PDF 版
· 传承中开拓 思辨中发展
· 藏匿在心灵深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藏匿在心灵深处
——向庆华作品解读
□王 林
  近年来,中国城市流行夜间装饰,美其名曰灯饰工程,其中最特别的做法,就是用灯光把树木从下往上照亮。黑暗中的绿色经强光这么一射,特别奇怪也特别虚假。——向庆华把这样一种光感表现在他的绘画中,说明他是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的画家。我所说的敏感,是指他善于捕捉特殊的视觉感受并能迅速转化成绘画语言。这是一个画家的天赋,因为绘画毕竟是手绘出来的东西,需要心应与手感,是关于视觉的体会而非关于言语的述说。

  向庆华描绘的都是年轻人,准确地说,是中国城市中的白领,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自我一代”,热衷消费,关心自己,只管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好处。其实,这样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一代人既然十分自我,他们就各不相同,重要的不是某种共同特征,而是个体差异,任何一种集体主义意识都不能把他们统合。我们可以在向庆华作品中看到城市拆迁的废墟,兜风者驾驶着敞篷车掩鼻而过,这让人多少感觉到画家对同时代人的认知与谴责。但他的确不是一位指向社会问题的艺术家,画家更关心的是这一代人的精神症候。他画受伤的人、生病的人、蒙着眼睛瞎摸乱猜的人,乃是一种象征。观者可能会注意到向庆华喜欢画背影,其人物即使面对我们,也经常闭着眼睛。他宁可避开眼神的表情性,也要回到绘画本身的表现力。或者以风景为主,在一种异样化的古典意境中表达记忆、追求的迷惘与失落;或者以人物为重,有姿势张皇与动作可笑的群像,更多的则是对个体心理的刻画。他曾画过6幅表现接吻过程的作品,在幽暗的背景中,一对恋人被舞台式的灯光照得雪亮,其主动与被动、狂热与漠然,让我们体会到画家对生活冷眼旁观的审美态度。事实上,向庆华描绘的人物,尽管有各种场景、各种活动,甚至各种情绪,但他们都有一种从现场出走的精神状态。正是对这种精神状态的准确把握和精确描绘,使向庆华不同于其他年轻画家,他抓住了藏匿在心灵深处的东西:虚无——在貌似奢华和热闹的消费与娱乐中,一代人在精神上的真正失落。这种揭示直面精神真实,是一种深度的忧伤和孤独的反省,同时又是一种迷思的寻觅。当画中人物神往于月亮、彩虹伫立不动的时候,画家并没有放弃朦胧的期待与热切的希望。

  向庆华在这一批作品中,仍然保持着凝神静思的特点,即使描绘现实性场景,画中人物也似乎凝固在被异样光线照亮的瞬间。为了强调心理表达的深度感,其色彩变得幽暗而凝重,黑白灰关系显得更为大气、也更为突出。画家从前一阶段绘画及市场反应的成功之中,得到的是更多的自信,并将其转化成创作上的自由发挥。他没有固守既成风格,一方面把过去绘画中细密的线性笔触,作为一种因素加以保留,运用得更加自然自如,随心所欲;另一方面则结合特殊光线的处理,对画面构成和人物刻画进行简化,笔触的使用更多样、更坦然、更放松,少了些风格化的强制性,多了些绘制过程的自由度。而所有这些大胆而任意的尝试,在向庆华的画面上都显得不做作也不放纵。因为他始终把情感表达控制在无言静观的心灵体验之中,不想在绘画中去呈现关于动态的联想,而是用各种手段去刻画静止的瞬间,让静思降临在静态之上,以期造成凝神观照的视觉效果。

  向庆华无疑是一位有绘画感觉和艺术天分的画家,在绘画向图像屈服、人脑向电脑膜拜的当代美术界,这是难能可贵的。有这样的年轻人在,机械复制和商业操控的图像永远不可能战胜绘画和取代绘画。这一点我始终坚信,并相信向庆华和许多画家亦会有所认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油画 00047 藏匿在心灵深处 □王 林 2008-1-5 48256DEA008181F54825739F0009714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