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黄永玉获得“第52块金牌”
· 上海美术馆营造别样城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海美术馆营造别样城市
飞机飞来,火车开进,展厅里面有恐龙,展厅外面种水稻
  本报上海讯 记者 谢海 从8月25日开始到9月7日,上海美术馆暂停对外开放,为即将举办的2008上海双年展“让路”。这个被誉为亚洲级别最高、最受中国当代艺术人青睐的艺术盛会,将在9月7日完成布展,9月8日正式对市民开放。

  事实上,在规定的布展日之前,台北艺术家林铨居的作品《都市水稻》布展工作已经悄悄地提前进行。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用跨领域的手法思考人与土地的合适距离。今年参展的,就是这一片生长在都市钻石地段的普通水稻。因为要遵循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稻必须在立秋前完成插秧,因此,这段时间茁壮成长的禾苗使得上海市中心罕见地出现了一片象征性的农田。当然,林铨居和主办者都希望在展览期间,这片绿油油的稻田成熟、收割,借此对土地和人的关系有一些哲思,成为一碗有双年展品牌的米饭。

  除了种水稻的创意,双年展上还有许多抓人眼球的艺术作品:一批巨型“蚂蚁”将爬满美术馆外楼;一架由旧毛线和旧布料造就的两层楼高的“飞机”,将陈列在美术馆的正厅……“最横”的是一列长45米的火车将由艺术家井士剑“驶进”美术馆的正门。这辆火车正在杭州进行最后的内部制作,其中包括雕塑、装置和绘画作品,作品为知青题材。据悉,该火车早已退役,当年曾运送知青随梦想远行,它和内部的作品一起,契合着人口迁移的双年展主题。按照井士剑的构想,车厢里将被摆上乐高玩具搭建的一个长长的火车装置,玩具上再摆上毛主席像、上山下乡通知书等充满时代印记的物品。井士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全中国都流行“出城”;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青年涌进城市打工,全中国又流行“进城”,这一进一出最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便是火车,从而有了这样一件题为《移城》的作品。火车连接着一座又一座城市,让人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移动,各种文化和人物在车厢里汇聚,让当代人对时代的变迁有了更多的思考。

  今年,为了阐释“快城快客”为主题的本届双年展,力求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人民广场的百年变迁。这两天,8000多张照片已经非常壮观地“爬”上了上海美术馆的外墙。这些照片都是“我的人民广场”社会征集活动中遴选出的,照片全部以人民广场为背景,由远及近地展现了这里的沧桑巨变。按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教授的说法,人民广场是整个城市发展的活见证。有意思的是,这些照片绝大部分是通过互联网公开征集来的。出自普通百姓之手,而非艺术层面以及大量的参与热情,考量双年展的深刻主题成了本展的一个重要特色。美术馆的外墙,这些年频频被场地有限的上海双年展所利用。4年前,美术馆钟楼上,徐震的《当、当、当、当》让时钟飞驰,寓意时间飞逝和世界的高速发展;巨大的木榫头至今还钉在美术馆外墙上。这是两年前一位艺术家的“杰作”,它的存在让手工艺制作和中国传统文化到今天还使观众思考。

  据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61位(组)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目前已基本制作完成,所有的艺术家都力图表现出他们对于“新城市”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双年展的场地寸土寸金,本次双年展组委会还是“大方”地为我国艺术家岳敏君、美国艺术家Mike Kelley和荷兰艺术家Lonnie Van Brummelen & Siebren De Haan在有限的场子里举办个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1 上海美术馆营造别样城市 2008-8-30 48256DEA008181F5482574B2005DDD6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