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评论
3  4  
PDF 版
· 自然的精神之链
· 作品欣赏
· 有关“七零后水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关“七零后水墨”
■王牧春
  对于70后、80后提法的科学性已经不是争论的焦点,在我们姑且承认它的合理性之后,用水墨画代替中国画这一名词的转换,似乎更能说明中国画的本身正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这几年“七零后水墨”已经从幕后的浅唱低吟,正式地登上了舞台中心纷纷亮相。风格的多元,图式的多变,水准的日渐成熟,都使得大家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这批正处在创作黄金年龄的画家依然会有着很大上升的空间。

  水墨画的概念是用水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具来作为媒介的绘画形式,这与传统对于中国画的称谓已经有了微妙的意义的转变,既用水墨为媒介的水墨画未必要承载以笔墨为技术核心中国画的必要的功能。而对于这一点在70后水墨画家的身上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70后水墨画家对于中国古典绘画的传统,尤其是笔墨技术上的传承客观地来说是不如60后的。中国画的传统其实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书法,所谓的书画同源,造就了后来广为人知的文人绘画,外在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写意画,并在长期的一段时间里被误认为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另一个来自以唐宋皇家画院为中坚力量的院体绘画,外在的形式体现为重彩工笔画,这一强调“画”这一绘画根本语言的形式被长期地忽视。70后水墨的以写意或没骨画法为主的画家,在画面上基本已经看不到以书法为根基的传统写意中国画所必需具备的笔墨技巧,骨法用笔,屋漏痕,折骨叉等经典传统用笔元素已渐行渐远。而70后的工笔画家使用重彩赋色的人并不多,整体基调以浅着色为主,渲染的遍数在减少,植物性颜色为主,矿物性颜料的厚度在削弱,勾线的独立审美情趣变得不那么重要。不过与前辈相比,70后水墨无论从笔墨语言,造型特色,创作题材表现形式来的多元和丰富,尤其是在个人图式的追求和视觉形式语言的拓展上都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如果说60后在面对高度信息化、资讯化的互联网时代已是步入中年,他们错过了丰富和改进知识结构的最佳时间和机会。而对70后的艺术家虽然在30岁的而立之年赶上了这趟末班车,虽然从客观上来说还有改变的勇气和资本,可前期的技术和观念的定型依然使得想作出改变的决心犹豫和不彻底。

  70后水墨从画面表现出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很有所拓展的,但这还不是问题的核心。表现题材的世俗化和卡通化成为70后水墨画家们更乐意描绘的主题,这才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种苗头我相信在80后的水墨表现语言中会占据压倒性的优势。70后不是没有危机,80后已是蠢蠢欲动。不过任何事物的问题都是从事物内部开始引发的,总的来说,在70后水墨作品中,观念的缺乏依然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当然这也是整个中国绘画的软肋,不是某一代人的问题,传统中国文化优美、圆满、合理的审美叙事模式依然一统天下。但有理由相信这个问题在80后水墨作品中一定会解决得很好,因为在为数不多的几个70后水墨画家身上已经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70后水墨还在继续努力地向前走,渴望看到更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作品。作为70后水墨的一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10年以后仍然充满像现在一样的创作热情和斗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07 有关“七零后水墨” ■王牧春 2008-11-29 48256DEA008181F54825750E00274B6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