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鉴藏
3  4  
PDF 版
· 凤毛麟角“元青花”
· 书画“相对克隆”造假法之
“款识替换”成品辨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凤毛麟角“元青花”
■牟建平
  3月下旬,首都博物馆推出了“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一时成为国内收藏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了京城众多的瓷器研究专家和收藏爱好者前来一饱眼福。该大展汇集了73件元代青花瓷,除了国内24家博物馆等机构拿出了自己的珍藏外,尤为难得的是从伊朗国家博物馆征借的5件元青花大盘和一只梅瓶也长途跋涉出现在展厅中,共同组成了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元青花专题展览。如此近距离欣赏精美的元青花珍品,堪称是一场真正的视觉大宴。

  元青花之所以名扬海内外,起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纹故事罐”以2.3亿元惊人天价成交,从此元青花一器难求,成了“高价瓷”的代名词。元青花为什么这么贵?它的独特性在哪里?民间和拍场中的元青花真假怎样?

  元青花的异常珍贵与它的稀少大有关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三四百件”。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已经确定基本没有争议的元青花整器的存世量为400件左右,其中国内博物馆大概存有100余件,而另外200余件几乎都在伊朗、土耳其以及英美等国家。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陆明华也表示,“究竟有多少,其实很难说,但400件应该是其中准确性最高的说法。”

  在此次元青花大展中我们看到,首都博物馆藏的“凤首扁壶”,山东青州市博物馆藏的“青花鹿纹盘”和安徽省博物馆藏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残件,但即便如此,也都被视为难得一见的文物。特别是首博的“凤首壶”在1970年北京市鼓搂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时曾碎为48片,因“凤首壶”这种器型在出土元青花中尚不多见,后经巧妙修补复原。没有参加此次专题展的首都博物馆藏的另一件重量级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也是残裂粘拼而成的,从中不难看出,完整器的元青花有多么珍贵!这也就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为什么拍出创纪录天价的根本原因。

  对于专家学者“三四百件”的说法,国内的不少民间元青花收藏者对此却并不买账。一些民间收藏者表示:“国内元青花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为专家看不准民间的,所以只认出土的、窖藏的,对民间元青花一概否定,这样保险不会引争议,民间的元青花处于被忽视境地。”更有一些人对专家不屑一顾,认为国内当今还没有真正、权威的元青花瓷鉴定专家,可以说近几年民间对专家的质疑声一直未断。

  但依据笔者近年对市场的观察,感觉专家的说法更严谨一些,民间的元青花无论在数量还是真伪上都大值怀疑。一件上亿元的“鬼谷子下山”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贪婪欲望,使近年一级市场和各种五花八门收藏鉴宝类节目中冒出了许多“元青花”,但这些所谓的“元青花”几乎都是景德镇的新仿,货真价实的元青花真品鲜有出现。自2005年后,海内外拍场也陆续上拍了上百件各种器型的元青花瓷器,尤其是大罐和大盘器型时有涌现,但没有争议的、价位较高的也凤毛麟角。2008年国内某拍卖公司上千万元成交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和海外某公司165万欧元拍出的“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盘”都同真品有不小的距离。

  尽管元代只有98年的短暂历史,却催生了青花中的“奇葩”,开启了明清两朝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器型丰富,颜料奇特,纹式多样,域外风格,都是元青花倍受后世推崇和藏家青睐的主要原因。元青花的纹式图案不少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元杂剧,如首都博物馆藏的“昭君出塞”罐,湖北省博物馆的“青花四爱图梅瓶”等,这类故事图案大多画在玉壶春瓶和大罐等观赏瓷上供特权阶级享用,由于器型大和存世少的缘故,目前最显珍贵。据统计,目前海内外馆藏的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尚不足20件,流落民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将来出土窖藏能有新的发现。所谓民间藏有元青花故事纹大罐、玉壶春瓶或梅瓶的说法,目前大多被证实是不靠谱的故事编造。元青花的器型十分丰富,常见的有罐、玉壶春瓶、梅瓶、碗,盘等,由于受与海外西亚的交流影响,一些器型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如执壶和超大尺寸的盘等。更关键的是,西域“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使元青花的发色步入新的境界。

  笔者以为,元青花最突出的是它超群脱俗的画工,这与元代少数文人或画家开始介入瓷器图案设计可能有较大的关系。在元代,由于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或出于生活所迫,部分文人或画家转向民间手工业谋生,从而使元青花无论在画工还是图案上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这一时期的许多青花瓷中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如湖南省博物馆藏的“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格外传神,此外蕉叶、竹、松石的用笔也极具文人画的写意洒脱,构图非常严谨考究,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画匠所为,具备了高超的绘画功底,代表了元青花画工的非凡水准。再如此次大展中的“青花鹿纹盘”,寥寥几笔,小鹿回头顾盼的神态就尽显无遗,令当代的大师恐也望之不及!此后,明清两代青花瓷都以巧为美,繁缛造作,丧失了元代画工的率真写意,不仅与元代青花瓷的审美迥异,画工更大不如前。当然,当代的造假者就更难望其项背了。

  对于地下元青花的存量,一些专家也表示并不乐观。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就认为,“从近些年的考古发现来看,存世的元青花整器不会太多了。”确实如此,北京做为历史上的元大都,近年城市改造工程巨大,但迄今也没发现有重量级的元青花完整器再度出土。

  元青花的珍贵也不能一概而论,除了玉壶春瓶、梅瓶、大罐、大盘等官窑大器殊显珍贵外,普通的民窑小碗、小盘等则没有过多的超人之处。元青花不仅是令人心醉神往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更是藏市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笔者以为,民间还是少谈些元青花为好,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珍稀的文物,收藏中陷阱往往越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鉴藏 00013 凤毛麟角“元青花” 2009-4-11 48256DEA008181F548257591003303F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