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4版:随笔
3  4  
PDF 版
· 书为心画 渐修顿悟
· 周虎臣及
周虎臣笔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书为心画 渐修顿悟
□陈望海
  一日涂一纸,莫使点滴白。

  朱雀空中过,搭笔射足黑。

  近日临帖,忽有灵感,对“书为心画”,“意在笔先”有了感悟。心画者无笔墨无纸砚,仅有古人帖,将一切古帖上的字全熟记于心,做到成竹在胸,心不离字,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在心中玩味意临。亦可以心为笔,以意为墨,以乾坤为纸,任意挥洒,写尽人间春色,广纳宇宙万象,胸中纵有百万帖,调文遣字任尔听。——这就是抽象的“书为心画”。唯是,才能在具象的书法实践中写出真意。临帖时,眼不离帖,笔不离纸,心为将军,墨为城池,指挥若定,一气呵成,写完全帖,写尽一池墨,涂黑一张纸。不论是宣纸、毛边纸、报纸,还是文稿纸、包装纸,只要是能写毛笔字的纸,就像杨凝式见了白墙一样,尽可拿来笔刷,让它“白脸进来黑脸去,但教曹操变包拯(借京剧脸谱喻)”,不是计白当黑,而是层林尽染。黄庭坚《山谷论书》亦有“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不计工拙”之论,与我有同感。创作时,凝神静思,谋略全局,视作书如布阵,意在笔先,字居心后,翰不虚动,下必有由。战斗未打响,战局已敲定,是大获全胜,字字珠玑,还是全军覆没,死蛇遍野,关键在于战前的排兵布阵。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章法等布置好后,然后作书,纵横捭阖,挥写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不能称神也出奇。——此之谓“意在笔先”。

  开头是我写的《学书有感》小诗,前两句在上段已作表述。正当我写得出神时,一只小鸟在窗前啼飞,窗外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我骤然想起李白《草书歌行》中赞怀素草书“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句和张文光《王铎故里识神笔》(见《中国书画报》)一文中作者游王铎故居时工作人员讲“神笔王铎”美誉的来历。称皇上要王铎写个“天下太平”的金匾,他写成后匆匆呈上,在宫中悬挂起来后,却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大”字。皇上大怒,传王铎入宫进见,斥其篡改圣谕,命当场斩首示众。众大臣求情,皇上虽准奏但传旨:“挂上的匾不准取下来,也不准搭梯子,如王铎能把那一点添上,便恕他无罪,否则,定斩不饶。”王铎谢过皇恩,便从容地拿起斗笔,蘸好金粉,“刷”一下,飞笔投向上挂的匾额,不偏不斜,这一点点得恰到好处,活而有力,有画龙点睛之妙。皇上大喜,冲口赞道:“爱卿真神笔也。”王铎由此成了御封的“神笔王铎”,天下驰名。怀素当年笔锋杀尽中山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只试想将鸟足图黑。王铎昔日飞笔添太点,我却意想以笔作箭,张弓搭箭射鸟足。由此,便有了后两句“朱雀空中过,搭笔射足黑”。细吟,书法的三原色——黑(墨)、白(纸)、红(印)尽含其中,真是无意于佳,妙趣横生。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词原出自西汉杨雄的《法言·问神第五》:“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涤之,灏灏乎其莫之御也。面相之,辞相适,捈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这里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是讲语言和文字的功用特点,语言是心灵的声音,文字是心灵的图画。可见“书为心画”的本义仅是比喻文字的妙用,而不是指书法作品与作家的精神、修养、人品等。但受字面意义的影响,古贤常常将其援引形容书法与书家的关系。“书”为书法作品,“心”则指书家深厚的精神底蕴。一些古代书家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思考认为,书法作品可以充分体现书家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修养。孙过庭在《书谱》中云:“虽宗学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挺不遒,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袁昂《古今书评》称王羲之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我们看张颠醉素的草书里散发着酒气、率真、恣肆却不失法度;颜筋柳骨中蕴含着刚正忠烈、心正笔正;赵朴初的字清新爽利、不染尘埃,有佛家的空灵境界;启功的字志气平和,不激不厉,体现出国学大师的温文尔雅;范曾的字雍容大度,疏朗开张,尤显其博学多才的大家风范。字写到一定高度,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将其精神、学说、人品、道德、修养及世界观、价值观全融入字中,见字如见其人。

  ——以心取神,以笔取形。李世民《笔意》中云:“学书之难,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便到古人。”意即形神兼备。在《指意》中又云:“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即以心取神。孙过庭《书谱》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说明意先笔后,心手双畅,熟能生巧在学习书法中的重要性。唐穆宗李恒曾经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柳公权说:“心正笔则正,乃可为法。”这句话竟成为名言,历史上称之为“笔谏”。书圣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将书法喻为作战,将心意喻为将军。他讲:“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鏊甲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考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梁同书说过学书要有“三要”,即要有天分,要多见,要多写。他主张:“帖是给人看的,不是叫人摹的。”说有的人一味的刻舟求剑,把古人的作品当作小孩的仿本那样去临摹,就是学得形似,但无一笔是自己的,更无神采。他的这种独到见解耐人寻味,其中暗含“书为心画”,以心取神。欧阳询“露宿观碑”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欧阳询一次骑马外出,看见路边草丛中有一座石碑,就翻身下马过去观看。当他看到是西晋有名的书法家索靖所写时,不禁喜出望外,便仔仔细细地看起来,他一边看,一边用手摸索,过了好一阵,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他上了马还琢磨那块石碑,没走多远又掉头回来。他又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才一步三回头地再次离开。这回上马走得稍微远一些,他忽然觉得有个地方还没看清楚,毫不犹豫地又一次回到碑前。就这样一连回头三次,由于太阳下山了,碑上的字看不清了,他索性就不走了,露宿在田野里,等待第二天天亮再仔细研究。看到这,我们不仅为欧阳询对书法的执着而钦佩,也被古人的严谨治学精神所折服,同时也说明了读碑、读帖的重要性。大书法家尚如此,我们更需用功。

  ——池水尽墨,渐修顿悟。王羲之《书论》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冯班《钝吟书要》称:“书是君子之艺,程、朱亦不废。”我亦认为书道之难,难于登珠峰,即使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去追求,也难以企及高端,当然还需有天赋、有悟性。孔子曰虽不能至,心想往之。我们不能因为学书难,书道如蜀道,就不去尝试而退却。昔日楚汉相争,刘邦被逼到蜀国并烧毁栈道,历经磨难,战胜项羽,依然登上了高祖之位。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获得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去努力,去奋斗,锲而不舍,总会有收获,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伯英学书,池水尽墨;元常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厕忘返,拊膺尽青;永禅师登楼不下四十年,退笔成冢;怀素蕉叶做纸,木盘磨穿。东坡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赵孟頫日写万字,吴昌硕临《石鼓文》数百遍。更有甚者,不胜枚举,足见古人用功之勤,以至心悟手从,渐修顿悟。张旭观担夫争道,悟出书法中主次挪让的关系,观公孙大娘舞剑,马上想到挥毫时的力度和神韵。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众所周知书法用笔中的“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皆由书家渐修顿悟而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六分半体”为大家所熟悉,他创立书体也是深思熟虑,一夜悟得。一天夜晚,他在床上书空,手画来画去,不知不觉画到了妻子身上。熟睡的妻子被惊醒了,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画你的体呢?”妻子说的是身体,郑板桥想的是字体。他高兴地说:“对呀,我为什么不用我的体呢?”妻子一句话,点破了他悟性的窗纸,从此他在前人的成果上不断探索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书风,在书坛上独领风骚。启功论书绝句有“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这是他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世俗流行的九宫格、米字格衍为黄金格后,将字之重心置于黄金分割点上,使字之美感突显,渐修顿悟后写的一首诗,一语道破天机。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博大精深,以文字为载体,以语言为素材,虽书契之作,包乎阴阳,广纳万象,纤纤乎如新月之出山崖,落落乎似众星之列河汉。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倾峨,古今书家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像一串串珍珠灿烂装点着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然学书须用功更须用心,古时印刷技术低,字帖稀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学书亦难,唯求佳本碑帖,虽残缺亦视为宝。赵文敏云:“……得古人石刻数行,专心学之,便可名世。”数行能悟,因专心既久,悟得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孙子兵法》称:攻心为上,用兵次之。书法亦然,用心为上,用笔次之;神采为上,形质次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书为心画,专修一家,博览诸子,渐修顿悟,字中有笔,如禅句中有眼,百炼成钢,终成大家。

  古人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今逢盛世,步入电子信息时代,印刷精良,碑帖林立,传媒广远清晰,是学习书法,传承中华文明的绝好时期。愿广大书法爱好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时期、新千年将中国书法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随笔 00044 书为心画 渐修顿悟 □陈望海 2009-5-2 48256DEA008181F5482575830022D5D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