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画家

文章导航

美在“实”与“意”之间

——试论黄建南山水油画作品中西艺术的聚合

  (一)

  黄建南的油画作品大量是山水风景画,也有部分人物、静物之作。他的作品以国画 “气韵生动”的感染力,西画的光、色、技巧形成的“视觉冲力”,给人以深深的印记,而从构图、造型、笔法、形象、色彩上看不到中国艺术大师的影子,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得出,他“无宗无派”,很难从中国山水画留下的风范去追根溯源;如果从西方油画大师遗风去定位,他的作品难以归属某一流派作横向比较。《师说》云:“大凡学者必有师。”黄建南的作品卓荦而羁,他导师是谁,或者说是谁指引、影响他走向艺术之路?他的作品究竟是属于哪个流派的风格?

  黄建南的一席话解开了这个谜团。他说:“艺术的灵魂是创造、是个性。如果把自己依附在某个大师,以某某大师的门生为经,以某个流派为纬,他的作品永远都是一种艺术的重复。”“油画艺术应当博采众长,中西艺术语言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这样才能在艺术的长河中有属于自己涌起的浪花。”

  (二)

  建南这一席话是他几十年艺术创作的感受,也道出他作品成功的奥秘。他在开拓中国油画的艺苑中,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举起了一面“写实和意象相融合”山水油画的旗帜,把西方绘画艺术民族化、中国化。这是很值得研究、也颇有启迪价值的艺术现象。

  众所周知,发祥起古希腊的油画艺术,在西方已经1000年的历史。中国的油画刚刚走完100年的学习和探索历程。东西方的油画艺术存在巨大的时差。在西方漫长的油画历史中,经历了从古典写实主义到“转折期印象主义”再到“后印象主义”,直到现代艺术各流派,形成多种油画语言体系。

  中国油画起步于李铁夫、李叔同等这些探求西方艺术先驱们,他们最早把油画艺术移植到中国大地,使西方绘画艺术进入中国的美术教育。继后,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卫天霖、庞薰琹等选择不同艺术流派,开拓中国的油画艺苑。其后,又以吴作人、王式廓、罗工柳、董希文、吴冠中以其不同的风格,构成为中国第二代的油画大师。但是,这代大师留下程度不同的历史伤痕。从1979年开始,随着中国社会形态巨大变革,第三代、第四代油画家和改革开放大潮同步,自由地吸收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观念和技法,打开艺术思维新的领域。社会的开放性和自由的选择,当然也带来不少饥不择食,或者是摹仿,或者是把怪诞虚无的艺术形式误认为是标新立异的作品,这就要我们用艺术的眼光进行审视。

  建南属于第三代油画家。他1952年出生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他读初中、高中期间正值“文革”时期,学校时而停课,有着美术灵气和爱好的建南就在乡村,和当地的土画家涂涂画画描绘南粤大地的旖旎风光。

  建南的艺术底蕴也许产生于斯、长于斯粤北秀丽的乡村。他出生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的万绿湖畔,传说这是百花仙子降生尘世的地方。万绿湖有365个岛屿,这是他童年的摇篮,是他苦难年代的伙伴,那千变万化的湖光山色是他艺术最初的启蒙。他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好奇地观察万绿湖的日月星辰、晨午暮夜、云霞雾虹、晴阴风雨、湖泊波浪、溪泉潭瀑、花草丛林、繁星月影。静静倾听湖水、溪泉、瀑布不同的声音。在仙子湖畔,他凝视湖水的波纹偶而发现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水的波纹是永远不重复的美丽。”他从此确定了他不变的艺术观点:不重复他人的艺术模式。在与万绿湖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万绿湖气象万千的山山水水、湖光山色,大自然的博大多彩、淡定从容、自适自在的品质,赋予他特殊的灵性,他对大自然的情感的依恋,日后化作了他笔底的波澜,变成生命的旋律、心灵的天籁。

  学油画,建南是以一种最土的方法起步的,当时南方的婚嫁风俗是新做的木床要画龙雕凤,建南就把油画颜料和油漆桐油调成多种颜色,为城市乡村的人家画床,这期间他吸取了乡土古老和新鲜的艺术营养。1970年他高中毕业后,就以画业为生,孖然一身走遍大江南北,画过舞台和照相馆风景画、水彩画、碳画、油漆画、玻璃画,他最钟爱的是风景油画。到了1977年,黄建南已经脱颖而出。这年的秋天,岭南画派领袖关山月在家中和这位刚到24岁的初生之犊有一次长谈。和蔼可亲的关老审视了黄建南油画作品之后,看出了黄建南奇特技法的“野性”,沉默了许久,说:“这些技法吸取了油画作品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融入了中国国画的创作意境。”“是中西绘画艺术元素的融合。”

  (本文略有删减)


美术报 画家 00014 美在“实”与“意”之间 2010-05-08 nw.D1000FFN_20100508_10-00014 2 2010年05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