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视点

春暖花开——曾宓书画小品展

□金耕

  曾宓 书法

  下午3:00和曾宓约好看画的时间。他工作室离我的画廊300米路,我提前3分钟到达位于吴山铭楼的路口,看见远远的他,一身米白色的便装,身形矫健,快步流星般来到我面前。他的准时、守信,绝对“润物细无声”。小处见小,大处见大。曾宓两字在艺术界在收藏界的分量便是如此养得的。

  去年,画廊的汪娟一直在筹备画廊十周年庆的策划工作,曾宓的展览便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和曾说了数次,但,曾没有一口答应,只说,有感觉我就画,我现在不能答应你。我知道,曾一直以来,都是言而有信,不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决然付之行动,而对自己的作品更是如此,没有新的感受,绝不敷衍应酬。他的这些为人作风使他的粉丝——“蜜蜂”们更加热爱和追随着他。

  近几年,让我对曾宓又有新的认识,在他身上有一种“人民性”也就是“群众性”。他作品的收藏群非常地普及化,从官员到市民,从军人到学者,有的甚至对他作品到迷信的程度。在这里不用我再次阐述他作品的独创性,因为已经有大量的对曾宓作品的文章和赞美。我知道曾宓的“蜜蜂”队伍不断地在壮大,大江南北,海内海外……我只说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

  一日,我接到澳洲驻上海领事馆的电话,说大使的母亲不知从哪看到曾宓的作品,非常喜欢曾先生的作品,从澳洲赶来中国,就是要认识曾先生要买曾先生的画。领事馆上下忙了两天,寻找曾宓,最后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我,说我代理曾先生的作品,能否安排大使母亲第二天来杭州和曾先生见面等事宜。我和曾说明来意,曾欣然答应,第二天会见。我忙着安排寻找懂点艺术的翻译人员。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老太太并不很老,大概60左右,满脸的喜悦,精神抖擞的样子,说,要见到曾先生,昨晚一夜没睡好……见到曾宓那一刻,我看见老太太的双颊泛起了红晕,眼里噙着热泪,像一个学生见到自己仰慕的老师一样如此深情而着迷。老太太是个艺术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澳洲的一家画廊看见曾的画,如痴如醉。当知道是中国的一位艺术家画的,于是命令自己的儿子在中国寻找曾宓。她是真的喜欢曾的画。她把椅子放在曾的画前,就这样坐着,静静地,一连几个小时,时而湿了双眼,时而面含微笑。看着曾宓的作品,就如在看人生的一部大片。她说,从作品中读到了生命斑驳,时间永恒。

  我真的被感动了:艺术有如此惊人、神奇的魅力。

  整个下午,她都是坐在曾的各幅作品前,直到太阳西下。她跟我说,她钱并不多,但,她要买一幅曾的作品回去。当时,曾的作品确实很贵,那是幅3开的山水画。我报出了3万元,她想了好一会,说,我要。最后得知我报的是美金价时,她遗憾地说,我只能把它存放在心里了。

  我至今都很后悔,没有让这位虔诚的“蜜蜂”能拥有一张曾宓的作品。但,那时,我也无能为力。如果有缘再见,我想送她一幅。

  记者手记:5月16日下午,春暖花开——曾宓书画小品展在杭州金彩画廊低调亮相,策展人金耕为展览作品图录写了一篇有趣的序言,兹摘录其中一节,愿曾宓的粉丝——“蜜蜂”们读了会像饮了蜂王浆一样“更加热爱和追随着他”。

  蔡树农


美术报 视点 00034 春暖花开——曾宓书画小品展 2010-05-22 nw.D1000FFN_20100522_4-00034 2 2010年05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