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画家

用速写品味生活的甘饴 ——读《孔维克亚洲写生》随感

■韩 墨

  拿到山东美术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孔维克亚洲写生》的一瞬间,我突然感动不已——作为朝夕相处的同事,我见证了这本画册中大多数速写作品的创作经历。在我的印象里,当代画家已经少有人如孔维克一样重视速写了,这显得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孔维克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坚实力美术家。他有着从接受院校美术教育到从事美术教学的经历。从踏上艺术道路就特别重视和迷恋速写,注重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营养。“文革”期间,孔维克被下放到农村。在劳作的田头地尾,孔维克一有空就在自制的简陋速写本上画速写,三四年下来,画了上万幅之多,磨破了无数的速写夹,也磨练出了扎实的硬功夫。

  大凡了解当代美术发展历程的人,都不会忘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孔维克的写生白描作品《乡会图卷》,此作入选了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它是以原汁原味的临场写生为蓝本。在他三十余年的艺术道路上,速写本始终伴随左右。这种貌似“落伍”的习惯,却给孔维克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孔维克的勤奋是美术界众所周知的。和他一起出差、开会、考察、采风过的朋友,对此都深有感触。尤其是担任山东省美协负责人之后,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美术事业发展上。快节奏的工作,养成了他珍惜点滴时间、忙里偷闲的习惯。在省美协组织的一系列文化交流、考察、采风活动中,孔维克总是抓紧一切间隙时间,如饥似渴地画速写,哪怕有三五分钟的时间也不肯放过。2008年初,省美协组团赴印度考察,行程很紧张,大多数团员只是走马观花地拍拍照,孔维克的速写本上却奇迹般地增加了数十张作品。

  多年速写笔不离手的习惯,造就了孔维克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艺术修养。他在速写中不断发现和创造着生活之美,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视觉经验。著名画家刘文西在这本速写集的序言中写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善于在生活中提炼艺术、在艺术中融入生活的人,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新的艺术语汇的人,是不断提供新的视觉图式而又不断打破共识视觉经验的人”。这是一位一生重视速写的老艺术家对孔维克的肯定和殷殷期许。

  通过速写,造就了孔维克在平凡中发现美的艺术感受力。在别人看似平常的事物中,他总有自己独特的感触,独特的思考,反映在他的速写中,便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韩国《济州岛城山观日峰》,在很多画家看来无处入画,他却从大面积植被的铺排和虚实景致、线面聚散的处理中找到了精彩之处,画出了让人为之惊叹的新感受;《胥口三山岛古宅》大胆而独特的视角,既真实地记录了深重古宅的风貌,也真切地传达出了他面对深深庭院的深情感触。

  通过速写,培养了孔维克在生活中提炼艺术语言的创造能力。他善于运用不同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笔调,来表现不同的对象。面对《斋浦尔手工地毯厂的女工们》,他采用了细腻优美的线条,圆润流畅的转折方式,来着力体现女性的精神气质;在画同一工厂的男工时,他的艺术思维跳跃到了深沉沧桑的氛围,将人物和大面积的织机融为一体。用笔繁复而沉实,尽显淳厚朴拙之美……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典型性的艺术语言已经成为他个性化的表现模式,使得他的速写作品不致流于简单的素材记录,而是不断焕发出新鲜的艺术生命力。

  通过速写,提升了孔维克在生活中提炼画面的综合能力。面对纷杂的生活场景,他善于以理性的思辨迅速形成“主题”思想,进而在描绘过程中合理取舍,删繁就简,服务“主题”的需要。在细节的刻画上,他偏重形象的真实,在画面整体的结构上,他更重形式美感的归纳。面对《拙政园》,中虚而边实的“合围式”景物安排独具匠心,统摄画面结构的“团块效应”,正是园林给予他的心理感受的下意识呈现。《蓬莱仙阁》中极简与极繁的对比,纵向线条与横向线条的相互关系,让画面在极致的单纯中演绎出凝重与空灵的变幻……在孔维克的大量主题性中国画创作和水墨小品中,形式美始终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他在中国画形式美的开拓、妥善处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究其根源,正是得益于他在速写作品中对形式美的探究和反复提炼。

  一本书,承载了一位艺术家矢志不渝的艺术信念,这,便是《孔维克亚洲写生》的不同凡响。


美术报 画家 00014 用速写品味生活的甘饴 ——读《孔维克亚洲写生》随感 2010-05-22 nw.D1000FFN_20100522_14-00014 2 2010年05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