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画家周刊

水墨有缘 水墨有约 ■靳文艺

  “点墨开玄”是宋庄国画院推出的以水墨为主题的系列展。它以独特的学术立场,不同的视角和展出方式,由国内不同地域、不同风格、较有影响的艺术家自愿组成,分期展出,举办以来颇受好评。新春伊始,我受画院之托负责策划点墨开玄的第三展,水墨有缘、水墨有约也就成为这次展览的主题。

  水墨画千年发展的历史,不仅创造了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也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因水墨而结缘的动人故事。这次参展的7位画家正是在30年的时间里结下的水墨之缘。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因水墨在这漫长的时空里延伸发展,终于有了今天这次“点墨开玄”的7人展。

  孙志钧与我在上世纪70年代为同窗学友。志钧出身书香门第。他宠辱不惊,从容淡定,纯厚朴实,勤奋好学, 自然在学生中凤毛麟角。而后志钧留校任教,读央美研究生,出任首师大美术学院院长。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我与刘进安、刘克训、林容生是在1984年秋前后进入南艺成为同窗学友。

  王孟奇不仅是进安的指导教师,也是我们共同课教师。他是国画系的学术领军人物,也是新文人画的核心人物。他温文尔雅,直率通脱,德高望重,大家亲切称他孟老。他与进安亦师亦友,心性相通,两人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堪称师友间的佳话。他的画室当时提供给进安使用,进安走后我在孟老的画室又度过一年多的时间。每当想起孟老对我们的厚待总是感激不尽。

  那时进安、克训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偶而摘一朵从石墙那边伸出来的花朵或折一枝翠竹,悠然自得,轻松自在。我们散步漫无边际毫无目的,往往不知走到哪里,也不知走到几时,最远一次几乎走了半个城,回到学校已月上钟山,时至子时。进安在水墨界的地位和意义自有公论,他接过志钧手中的薪火,出任首师大美术学院新任院长一职。志钧慧眼识才,十几年来他们心心相印,相处甚佳。志钧、进安也就成就了一段友情佳话。

  林容生来自于闽南,才思敏捷,聪慧睿智。一次看展,我在一名人的篆刻作品前不断赞叹,容生兄走近我俯耳悄悄告知:“这幅作品刻的不好,刚烈有余,柔隐不足。”我当即暗暗吃惊,此君眼光非同一般,能说这话绝非平庸之辈。日后不久,我就见到他在全国篆刻大展中获奖的消息,那篇报道题为:“诗人、书画家、金石篆刻家——林容生。”也正因如此,我才有了容生兄为我刻的一枚印章,这枚印章是我二十多年来用的最多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枚印章。

  进安与范扬是好朋友。南师南艺一城两院,往来不断,进安常去范扬那里玩,我与进安又是最好的朋友,跟着他也就结识了因《支前》一画走红的范扬。二十年后,我又拜在他门下,成为他工作室一员,先是研修,后是课题,转眼三年。老师为人磊落,痛快放达,为画风卷残云,恣肆纵横。为师诲人不倦,因势诱导,堪为师表。为友真诚相待,宽容通达,亲和可爱。师耶友耶。我于家乡举办个展,老师不远千里,欣然前往。而今我们又在宋庄国画院同谋共事,只因水墨而约。

  我与诸位师长学友一别,回到塞外小城,游离中心,如同离群之雁,孤独寂寂,曲折坎坷,身心疲惫,为当地文化发展用尽心血。弹指一挥,转眼已是二十五载。如今我们共聚京城,举办画展。人到暮年,其心如童,其情愈浓,实乃有缘于水墨,因水墨而缘,因水墨而约。

  (摘要)


美术报 画家周刊 00013 水墨有缘 水墨有约 ■靳文艺 2010-05-29 nw.D1000FFN_20100529_18-00013 2 2010年05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