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拍卖

又见仙姿在林屋

——祝允明《琼林玉树图歌》 ■黄剑

  《琼林玉树图歌》原为沪上大收藏家戚叔玉(1912—1990)旧藏,钤有“叔玉审定”、“戚叔玉氏珍护”等鉴藏印。戚叔玉以收藏金石碑帖及书画古籍闻名海内,生前曾向上海博物馆、西泠印社等机构捐赠碑帖、书画、古籍、印谱、文玩等数千件之多,其中不乏名迹重器。2006年,上海博物馆出版了《戚叔玉捐赠目录》,仅文字著录竟达四百多页。戚氏虽以实业起家,但笃好书画,后来成为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和书法史学者,故其鉴赏能力极高。戚叔玉原藏有至少两件祝允明作品,其中一件为捐献上海博物馆的草书长卷《牡丹赋》,此卷长8米有余,1000多字,笔法精熟,恣肆纵逸,夺人心魄。上海博物馆将《牡丹赋》与祝允明另一草书长卷《落花诗》视为镇馆之宝,非重要展事不轻易露面。而戚叔玉把《牡丹赋》捐出,却将《琼林玉树图歌》和其他少数珍爱之物留存“蒲石居”,可见在其心目中《琼林玉树图歌》较《牡丹赋》更为重要,或曰更堪赏玩。

  《琼林玉树图歌》的收藏次序也极为清晰。从明末清初始,此帖即先后由山东东昌名门望族任氏及邓氏收藏。东昌在明初为府,清代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聊城、冠县、高唐、莘县等县和临清、平原、武城等县部分地区,自元以来,为南北漕运要冲。帖前钤有“任彦昉印”、“龙阶柳轩”二印,任彦昉为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东昌府聊城县北坝人,其父任克溥(1614—1703),字海眉,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以清正敢言而极有政声,其轶事至今流传于聊城民间,晚年因在家乡接驾康熙南巡有功,赐尚书衔。任彦昉为清初著名收藏家,“龙阶柳轩”即其斋号。此帖后归同城邓氏,并留有邓氏祖孙三代的印记。邓基哲,字骞之,号峄亭,斋名“帆影楼”。《琼林玉树图歌》前有“邓基哲印”、“骞之”两方印,后有“古东邓氏峄亭珍藏”印。邓钟岳,邓基哲子,字东辰,斋名“悔庐”、“寒香阁”。康熙六十年(1721)状元,官至礼部左侍郎。《清代状元谱》称其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雍正元年(1723)出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四年出任江南学政,七年改任广东学政,八年六月升为内阁学士,十一年四月升礼部侍郎,乾隆元年(1736)又出任江南学政,至六年还朝,迁通政使,次年任礼部右侍郎,九年出任江南乡试主考,迁礼部左侍郎,十三年四月致仕。又称其为官敢作敢为,在江南学政任上,主持院试时,曾破格提拔史可法的孙子,为时人所称道。并称其工诗,诗风温厚和平,有《昨非录》、《寒香阁诗集》传世。《琼林玉树图歌》后有“邓钟岳印”、“东辰”二印。邓汝功,又名汝勤,为邓钟岳子。字谦持,号午厓,斋名“密娱乐斋”。1775年末名进士,未及授官而卒。帖后钤有“邓汝勤印”、“谦持”二印。可见此册为邓氏三代珍护,邓基哲还于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请当时名士周而衍题跋尾。

  周而衍,字东会,号白云居士,明末清初江苏金坛人。周氏为著名诗人兼书家,与清初的一些重要书画家多有往来,诗词题跋屡见于存世书画作品,王翚《清晖赠言》即收录有周氏题赠诗作。周而衍跋《琼林玉树图歌》云:“往见黄鲁直书子瞻《定慧院海棠诗》,今枝山此卷,诗与字皆用其法……书则欲青于蓝,其烂漫圆厚处,即子瞻得意时殆难过也。而自谓得法于赵,其实子昂岂能望见枝山耶。”以周而衍的跋文书法所展现的“专业水准”来看,此跋绝非溢美之词。“子瞻(苏轼)得意时殆难过也”、“子昂(赵孟頫)岂能望见枝山耶”,已充分定位了《琼林玉树图歌》之于祝允明存世书作乃至“历代名家墨迹”的重要价值。


美术报 拍卖 00017 又见仙姿在林屋 2010-05-29 nw.D1000FFN_20100529_7-00017 2 2010年05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