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画家

文章导航

正在创造艺术历史的刘中

■温琴佐·桑福(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著名国际策展人)

  在去年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刘中的艺术成果并没给参加当代艺术展的人们留下多少印象。

  之所以没能引起人们的赞叹,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未能像人们预料的那样,不遗余力地批评中国或者说些诋毁毛泽东神权的话语,或者在作品中使用粗俗的字眼、性暗示等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当今,有太多的人惯用这类方法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相比之下,刘中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大自然,投向动物的世界。他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又经过三十余年后天的艺术修养和磨练,把创作主题转向了现实主义,以讽刺的视角表达出保护动物物种的思想。他给威尼斯双年展带来了最富有诗意的作品。

  他的所有作品,使用的都是中国绘画传统工具,即运用毛笔在中国宣纸上以水墨作画,展现了中国艺术。这在琳琅满目、多种创作手法荟萃的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新鲜事物。

  今天,在双年展过去了几个月之后,刘中又为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准备了一系列作品。

  即便这次,他仍然保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坚持其特有的幽默感和讽刺手法。用水墨在宣纸上作画,已经成为他的风格。

  的确,刘中在自己的近期作品里,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去观察动物世界。他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动物本身,而且用艺术手法生动地深化,从而再现了动物的内心世界。他用画笔发出讽刺的声音:动物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而变得日益恶化。

  在他的画作里,人类的劣根性和侵略性表露无遗。但这种表露不是直白的,而是通过画作中黑熊那种惊恐呆滞的无辜目光表现出来的。请看那毛皮上的血迹,从被匕首刺破的伤口汩汩流淌出来的血液。动物们面对伤害和屠戮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毫无反抗能力、软弱和无助呼之欲出。

  刘中本人在艺术上越来越趋于成熟。去芜存菁,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刘中始终不断进取。他的画作已经超越了抽象艺术的范畴,表达出理念、感情、生活方式以及行为表现等种种因素。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什么都以消费主义为基础,人们毫无意识地盲目消费越来越没有节制的今天,刘中的作品通过画面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思想。

  刘中的工作是,用自己的作品引起我们的注意,唤醒我们的意识。站在他的画作前,我们的良知受到了质疑,甚至能感受到人们违背良知摧毁世界的悲剧,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矛盾。

  刘中的直觉告诉他,动物们的生存环境既不是金光灿烂的伊甸园,也不是一尘不染的圣洁天堂,而是现实世界。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也孕育着动物们仍然想生存下去的那种希望之光的种子。他的画作通过动物无辜、惊滞的眼神提醒着人们,在由人类主宰的世界里,动物们想侥幸生存下去是多么的无助。

  因此,可以说,刘中的作品涉及到人性、道德、意识、理念等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都是社会意识问题,已经超出了狭隘的艺术范畴。他的画作像其他以动物为题材的大师们一样,表现了对动物的热爱。例如土鲁斯·劳特累克(Toulouse Lautrec)、皮埃尔·博纳尔(Pierre Bonnard)、毕加索(Picasso)等。他们毕生研究动物和动物绘画技巧,他们作品里的动物主题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另外,我还联想到社会上赫赫有名的画家,例如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和他的杰作之一《播种者》。在这幅作品中,农夫的形象高大有力,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和绝大部分空间,表达出积极向上、坚强奋进的生活态度。

  这种构图方式也常常体现在刘中的画作中。在他的作品里,动物的身体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明确地突出了主题的重要性。

  在《播种者》这幅画里,农夫的形象居于画面的主要部分,显示出人类的伟大和对世界的主宰能力。播种、耕耘、收割,劳作井井有条,彰显着人类社会有条不紊的秩序。在刘中的动物画作中,也采取了相同的手法。突出显示动物,但并非将其作为统治者来表现,而是巧妙地组建整幅画的顺序,和米勒(Millet)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刘中的作品和米勒(Millet)的作品一样,我们通过其外在表现,可以深切领会到其中蕴含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们的作品里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吸取有益的思想。这些都被欣赏者强烈地感受着。所以,大师们在我们所处的时代里,依然创造着艺术的历史。


美术报 画家 00034 正在创造艺术历史的刘中 2010-05-29 nw.D1000FFN_20100529_2-00034 2 2010年05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