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5版:副刊

艺海孤舟痴情人

  读《顾镜遗梦》,认识了丁天缺先生——一位95岁高龄的痴情人。

  “我是一个除了画画,什么都不会的人”,一句玩笑话,其痴情一览无遗。

  丁天缺师出吴大羽,深受中法文化的浸润,如今闻名中外的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大师均为其青少年时期的同窗。在今天看来,丁先生的社会影响和商业价值,无法与曾经的同学们相比,这对于一个视艺术为生活的人,也许不是甘于寂寞能够一言蔽之的。很多机遇和因缘巧合,也许都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

  丁天缺有强烈的个人感受,少年时仰慕拿破仑每天只睡2小时,在他的带领下,当年的很多同学都跟着他每天只睡3小时,试图用节省下来的睡眠时间习画,不出一周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丁天缺,他在近11年里坚持每天只睡几小时,这种相对极端的行为方式,也许正是丁天缺在短时间内能够在习画技术上取得迅速进展的重要原因。虽然在今天,他一再强调学习画画最重要的还是“有感觉”,他称画画需要七分天才;但如果不是因为有感觉,谁又会为了画画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呢?

  在丁天缺任吴大羽先生的助教时,他才29岁,孰知命运的难测,在他几乎叩响辉煌的一刹那,让他遭遇了生活的坍塌。困苦异常的数十年间,苦于没有画具,他忍痛远离了绘画。但在他心底的最深处,却对艺术痴心不改。在62岁时,他重拾告别了几十年的画笔,以启动了他在艺术生命中的另一班列车。这样的年纪,对很多人来说是安逸晚年的定性,而丁天缺在受尽磨难后却毅然为自己找回曾失之交臂的那些时光。丁天缺现存的40余幅绘画作品,全部是1980年后创作的。1985年,他重拾画笔后的5年,经恩师黄纪兴的关系介绍,赴他心中的艺术圣殿巴黎,就读巴黎第8大学造型艺术系研究现代美术。

  丁天缺深受中、法两国文化的熏陶,多年来醉心于西方绘画艺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油画似有"效颦取媚、邯郸学步"之嫌,但他“抱残守拙,无愧自我”。其画作处处透着法国塞尚、莫奈后印象派大师的风格,也洋溢着中国文人特有的优雅气质。他说“我画画,是用西洋人的工具和材料,画中国人的精神”。他的作品深刻地达到了一种强劲的状态,非对事物平铺直叙的再现,平衡的色彩、流动的结构,都是他内心世界和独特审美的表现。现代艺术是有思想性的,丁天缺的绘画时间,一般仅为3-4个小时,但在动笔前却需要构思几个小时,应该怎么画,用什么颜色,如何构图,在动笔前都了然于胸。

  丁天缺的作品《窗前偶见》,是他1980年重拾画笔之初的作品,画面用大面积的色块和多变的结构来区别动静之分,他在1998年又重新画了这幅画,时隔18年再次重塑相同的题材,画面的用色却更为浓烈、画面中猫的体型和色彩也有了调整。这两幅作品娴熟运用多种色彩的碰撞平衡,体现了丰富的色彩层次;多种结构间的互动和流动,使画面达到了冲击和平和的统一,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纯真的内心是他痴情艺术的动力。

  在浙江美术界,很多人都以为“丁天缺已经不在了”,但已是这般高龄,他却说:我一生都想着画画,希望今后我的身体能够健康,从此将全副的精力都投入到画画中去。诚然,人世间许多事,只有一直向往着才是最美好的。


美术报 副刊 00045 艺海孤舟痴情人 2010-05-29 nw.D1000FFN_20100529_7-00045 2 2010年05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