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画家

“云法造境”——我的创新之路

  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实践,以“云法造境”创作方式构建的山水画、时空水墨画两大系列作品,终于以与古人不同、与今人也不同的艺术面貌展现出来。这两大系列作品的出现,是我突破以往山水画的观察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深入探索研究“云法造境”这一艺术创作新课题、新样式而获得的实质性成果。开创“云法造境”新课题、新样式,是我致力于艺术创新,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中国画的创新打开一个突破口,为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一分力量的毕生追求。同时,也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进一步证明山水画不应永远停留在旧有的单一样式上,中国画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当代艺术家去开拓与创造。

  “云法造境”这个词在《辞海》中没有出现过,它是我有意识地走与传统绘画模式不同的道路,为了艺术创新的称谓方便而提出来的。“云法造境”简而言之,就是从传统山水画难以表现或技法相对薄弱的环节入手,将以往山水画中以留出空白或淡化处理的大自然云彩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元素,通过一种新的审美思维和创作方式,提炼多种不同的表现技法,提升强化云彩的运动美感和时空神韵,赋予其更强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并以此作为构成画面的主旋律,创造出具有新的内容意境和笔墨语言的艺术作品。“云法造境”是我为了艺术创新,特别是从1991年至2000年,在黄山之巅的北海、西海立足九个春秋,深入自然、深研传统而进行探索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开展艺术创新实践所遵循的一种新样式。

  一、开创“云法造境”新课题、新样式的动因与目的

  中国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代画家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为我们奠定了系统的审美方式、题材内容和语言形式,但也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创作程式。艺术贵在创新,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发展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填补过去的不足与空白,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开创新境界。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和对大自然、人生的深入观察、思考和体悟,我认为中国画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其一是大自然中的许多重要物体还没有真正地被我们的艺术创造所充分利用,中国画的表现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其二是中国画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艺术人文精神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完善。而“云法造境”新课题正是通过对大自然云彩的内涵和表现技法的系统研究,通过建立一种艺术创造新样式,在题材内容层面开拓中国画的表现空间,弥补传统山水画对云彩美表现的薄弱与不足;在意境创造层面拓展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开拓中国画表现动态美、节奏美、宏观整体美的宇宙时空新境界。

  开创“云法造境”新课题、新样式,是我立志创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从实践创作到理论提升,涉及方方面面、复杂而又艰难的课题。它一方面是审美角度、创作理论的探索;一方面是表现技法、艺术样式的创造。在创新的道路上,理论与实践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艺术创新完整的艺术思想体系。

  1、云彩美的表现是美术史遗留给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难题

  李可染先生说:“新的创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通过思维实践发展,而产生新的艺术境界和表现形式。离开了大自然和传统就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既然一切艺术都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人生的体验,那么创新唯一的道路就只有重新回到大自然,回到艺术创作的源头去寻找突破口。在前人忽视淡化、或没有探索到位的课题上做文章,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通过创新解决美术史遗留的历史难题,为美术史增添新篇章。

  构成大自然的主要物体是天空和大地。大地上的山川、大海,天空中的星辰、云彩,它们在生生不息的演化中传递出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美的信息。它们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也给我们的精神文化——艺术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云彩作为大自然中一种主要的物体,具有生动活泼、变幻莫测、内涵丰富等特点。尤其是它吞吐天地间的气度、容量之大,正如大海一样,比山川、草木更能产生一种美感,也更具有象征寓意,更能打动人心,激起情感的波澜。但是,从古至今,画山石花鸟的画家比比皆是,而表现云彩美的画家则屈指可数。大自然中的云彩为什么没能与山石草木一样,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来表现呢?归纳起来,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其一,中国画是非常讲究技法的,对技巧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等的限制,在中国画创作中,实的物体容易表现,虚的物象难以把握。云彩看得见、摸不着,要在画面上固定它变幻莫测的形态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历史上有一些擅长画云的画家,对云彩表现下过功夫,但将其作品与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云彩相比,他们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还是比较单一,而且基本上还是遵循旧有山水画样式:把山、水作为主体,将云彩作为陪衬,作为山水的辅助来处理。其二,传统山水、花鸟画经过长期的发展,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技法都有了一套完整的模式。一般画家容易禁锢于传统山水、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陈陈相因于旧时作品体现的情调;或热衷于学某某大师、某某派,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缺乏艺术创新的动力和信心。其三,从题材内容表现的人文精神上看,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诗词曲赋为传统山水、花鸟画提供了丰富的象征寓意的参照。而对于云彩,从古到今能借鉴参照的经验非常少。这给画家在人文精神与大自然的融合和作品的意境创造上带来了难度。

  应该说,云彩表现的这些难度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如何克服这种种制约因素,如何让云彩与山、水、树木等物体一样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元素,完美表现云彩的内涵与精神成为了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美术史论家水天中指出:“黄宾虹是在黄山长大的,对黄山的山水有很深的研究。他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他想用钟鼎和大篆的笔法画出黄山的烟云,但从他的作品来看,这只是一种理想。”可见前辈画家也曾在云彩表现上下过功夫,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没有留下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和系统的理论文章。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促使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审美视野和思维等都发生着变革。如今,我们既可以上天入地观察大自然中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云彩,也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工具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入研究云彩的种种神奇变化和精神内涵。特别是当今国泰民安、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可以让艺术家在比古人更加优越的条件下,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创作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把历史遗留的创作难题解决好。

  2、“云法造境”的目的在于拓展艺术表现的更大空间

  传统中国画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在表现范畴、题材内容选取等方面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创作程式。题材意境重复、笔墨形式大同小异、审美情趣群体化等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画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再现自然,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表现,赋予自然以精神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传统山水画主要表现的是以大自然的下半部为主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泊、屋宇庙廊、树木人物等具体可视的形象,这些题材经过千百年的创作,容易画的、好画的都已反反复复画了。祖先留给我们的表现空间越来越少,余下的空间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而在这余下的空间中,云彩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体的千姿百态、内涵的丰富多元、精神的深沉博大,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可以说,大地上的大部分景象,都可以在天空云彩的演化中找到更加生动活泼、象征性强的理想对应形态,古人就有“夏云多奇峰”之句,可以说,云彩蕴含的美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通过云彩还可扩展至太空之神奇变幻、日月之阴阳盈亏,天地之动静上下,宇宙之无穷缅邈。这些正是美术史留给当代艺术家的广阔表现空间。“云法造境”正是以开拓中国画表现空间为使命,将云彩提升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元素,融传统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于其中,通过凸显、张扬云彩的运动神韵,展现大自然的宏观整体美,进而达到表现宇宙时空神奇演化的目标。因此,“云法造境”通过云彩表现为中介,将中国画的表现扩展到对宇宙时空大自然宏观整体美的表现上,丰富、拓展了中国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空间。

  3、“云法造境”的目的在于拓展艺术人文精神的更高境界

  中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创作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坚持从大自然中来,从人生当中来,这样的创造才算是真正的中国画创新。“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以“天人同构、时空合一、中正和合”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以“天地人沟通融合、物化心斋坐忘”的审美思维与创作方式,成为中国画创作的独特审美方式和最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中国画应该注重放眼天地万物,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并加以全方位的观照和整体把握。画面展现出的是一个完整圆满的天地、和谐统一的宇宙,表现的是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宇宙人生和谐的生命力量。由于以往山水画淡化和缺少了云彩这一大自然中最活泼、最具动感、最容易使人触景生情、最能打动人心的物象的表现,不仅缩小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而且在作品的人文精神与意境营造方面,更是缺少了寓意、象征、想象、寄托的意象媒介,使得人生中那种惊心动魄、崇高悲壮、凄凉孤寂、深沉悲哀的情感,在画面中得不到充分完美的体现。而这些最普遍、最动人心弦的人生际遇和情感体验,正是中外艺术家所要描绘表达的内容。而从另一个层面看,由于淡化了天空中的物体,留出空白让观赏者自己去联想想象,山水画中的“天”就成了想象中的“天”、观念中的“天”。这种仅凭主观意识为依托,没有形质上的、具体实质的表现,不能不说有些牵强与情理上的不足,也使得心灵境界与宇宙境界得不到充分的冥合和体现。而“云法造境”的创作方式,突出了云彩的运动神韵,并将天地有机地连为一体,强化了大自然宇宙时空意境的表现,不仅增强了天地一体的整体感,扩大了中国画形质上的表现空间,而且拓展了宇宙时空与人文精神融通的向往空间,更加丰富完善了“天人合一”的艺术人文精神境界。

  二、用“云法造境”构建艺术创作新样式

  科学讲发明,艺术讲创新。所谓新,指的是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也就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就是思想观念新、审美角度新;作品内容意境新、表现技法、创作样式新;也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要有自己的风格面貌,要能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开创“云法造境”新课题、新样式,最终目的就是要重新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山水画新样式,并在拓展天地一体的大自然整体表现空间的前提下,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时空水墨画”新样式。

  

  1、以“云法造境”构建山水画新样式

  “云法造境”创作方式在山水画中的运用,首先就得重新构建自己的艺术创作新样式。构建,就意味着把大自然中所有能够进入画面的物象、所有的创作元素,来一个大的筛选,重新加以梳理取舍,包括哪些物象可以淡化削弱,哪些物象应该提升强化。构建,就意味着用自己的艺术思想、审美角度,去统领安排一切,为自己所想达到的艺术效果服务。就像作家选取自己理想的语言文字写文章,诗人采用适合自己情感表达的语言、声韵、格律去咏诗,音乐家选用自己喜好的节奏、旋律来谱写歌曲。以“云法造境”构建山水画,就是采用“云法造境”的创作理念、创作方式,糅合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方法,比如山石、树木技法等,将大自然中气象万千、变幻莫测的云彩,通过提炼、强化、烘托、提升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元素,并以此为中介,整合大地、山川、湖海等一切景物,使之协调于云彩运动的主旋律,将天空与大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展现出大自然的生动活泼面貌,凸显天地之间一种大气象、大节奏、大演化,一种大象无形、无始无终的整体美感和艺术境界。

  在技法创造和美感表现上,通过“云法造境”的艺术处理方式,抓住虚无缥缈的云彩与大海的质感轨迹的某些相通之处,遵循中国画刚柔相间的骨法用笔精神,提炼出似云、似海、似山的皴法,使展现在作品中的云彩,虚实相间、有笔有墨,实现形质上的提升。同时赋予虚幻柔绵的云彩以生命精神,在似像、似不像的意象表现中,凸显出一种大自然的神韵和生命的律动。如《秋山红树天一色》、《几千百涧流苍玉,三十六峰生白云》等作品,都与传统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出了融合运用“云法造境”创作方式后所产生的一种独特艺术效果。

  

  2、以“云法造境”构建“时空水墨画”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的先人已经从哲学的高度道出了宇宙自然存在宏观大美和万物演化的自然规律。而艺术家的最高目标就在于表现自身对宇宙人生的感应,发掘最动人的情趣,构建独具个性的意象世界。

  以“云法造境”构建时空水墨画,同样将云彩的运动神韵作为画面的主旋律,让天空、大地、山川一切景物围绕这一主旋律展开,按云彩的运动趋势、气势走,并以此为中介,整合天地间适合意境创造的表现元素,把上下物象连成一体,上达苍穹,下连大地,一以贯之,展现洪荒初辟、天地空濛、日月辉映等种种奇特神秘的时空境象,创造出包容宇宙天地、气势浩大雄浑、意境博大深沉的“时空水墨画”。

  “时空水墨画”与山水画拉开了距离,区别于山水画所表现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泊等具体可视的形象,“时空水墨画”面对的是宇宙之无穷缅邈,日月之阴阳盈亏,天地之动静上下,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大自然宏观景象。这种宏观景象犹如人在太空俯视地球,观察到的是大自然的纹理和大地的整体轮廓,感受到的是似云、似海、似山的一种宏阔浩瀚、苍茫无尽的宇宙人生宏观体验。在此宏观自然的角度下,大地上的树木、屋宇、桥梁和人等景物都不可能看清。如果让这些物象出现在画面上,那画面的表现空间就会缩小,那种无边无际的宇宙时空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时空水墨画”超越现实时空的物理规律,以主观想象的时空观念为视觉形象的寄托,把星球、天空、大地、山川、云彩、大海等连成一个整体,创造出如梦如幻、似像似不像的时空意象,在有限的画面中展示出无尽的时空变幻和恢宏壮阔的美。画面中似乎没有具体可指的形象,但又好像无处不在,非常亲近。欣赏者感受到的是一种远古、一种神秘、一种浩瀚无垠、一种返璞归真的审美享受,仿佛置身于无极太空俯瞰地球的浩瀚山川,是山?是海?是云?这一切只能用“时空”二字来概括。 

  以“云法造境”构建“时空水墨画”的目的在于开拓一片新的艺术境界。它在如何更好地体现“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如何在创作中更好地实现天、地、人物质与精神的融合,如何在画面中更好地提升生命意识和精神境界等方面,有着新的探索与追求。“时空水墨画”表现了似云、似海、似山三位一体的大自然宏观美感和宇宙时空大律动、大节奏的气势,达到了一种“云与山共舞、山与海同韵”的艺术效果。它将中国画由过去的对可游、可居,小桥、流水静态美的追求,扩大至体验宇宙时空崇高、雄浑、博大、神秘的宏观美、节奏美、动态美和内在美,把中国画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更神秘、更高深、更广阔的艺术境界。

  “时空水墨画”是我几十年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最突出的成果,把它与山水画分离出来,另立名称,其目的在于为中国画创新提供一个明确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思维和新方法,也为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如何往深处走、往高度走的可供探索研究的新样式。

  三、艰难的创新、艰难的苦旅

  真正的艺术创新,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我们的传统山水画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它经过一代代画家的不断创造提高,艺术上已达到了非常精深的高度,而且也已形成人们十分熟悉的艺术形式。要改变它,为它添砖加瓦,创造新的因素,实在是非常地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画就可以永远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凝固不化。不断创新与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没有新的创造,没有吐故纳新,没有增添新的血液,就等于没有生命力,我们的山水画就没有变化,也就永远不能向前发展。我始终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有创造性的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的传统。我们的绘画传统再精深,也是一代代画家通过努力创造的积累,当代画家不应该被古人创造的辉煌所淹没。

  开创“云法造境”新课题、新样式,以“云法造境”构建山水画、时空水墨画两大系列,是我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也是为了做好这件事,我把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财力都基本投入其中;也正是为了做好这件事,让我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更使我真正体会到艺术创新的艰难。特别是“时空水墨画”的创作,它的难度之大,实在是难以想象。尤其是它与当前中国绘画向工细、华丽、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发展趋势大相径庭,它的深度内涵不易被普通欣赏者所读懂和理解。所有这些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而又艰难的选择。但我始终坚信,艺术不光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更是开启大智慧、陶铸真性灵的创造物;艺术不是集体思维模式的感性形式,而是一个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在某个时空中发出的独特的声音。“时空水墨画”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为中国画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大写意绘画如何往艺术的深层次走、往高难度走的具体实践新样式。对我个人而言,它既是我几十年来艺术追求的主要目标,更是我艺术人生苦旅中的最大自我挑战。

  真正的艺术创新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在艺术市场化、评判标准模糊的现实环境下,更加显得艰难,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艺术家来说,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我作为一个当代的艺术家,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为了一生的事业,立志走艺术创新的艰难之路,对于所付出的和所要承受的一切——我问心无愧!


美术报 画家 00032 “云法造境”——我的创新之路 2010-06-26 nw.D1000FFN_20100626_3-00032 2 2010年06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