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画家

经验笔墨

·张江舟

  (一)

  “笔墨”是什么?“笔墨”就是一种语言方式,是一种需要继承,尚可发展,且尚有发展空间的语言方式。“笔墨”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行至明清,已经形成了有着严格自律性的笔墨范式。今天,“笔墨”仍然是作用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最为宝贵的传统资源。

  文人画发展至清末,其独特的笔墨语言体系,已经完成了由“再现”到“表现”的转换过程。在文人画的创作实践中,题材和内容仅只起到媒介作用,而蕴含于笔墨之中的丰富的人文信息,已在绘画的意境营造、意旨表达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笔墨的丰富变化传递出的多样的审美感动,已使文人画的笔墨语言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使得文人画的笔墨形态更加贴近了绘画艺术的语言本体意义。  

  因此,我们说,“笔墨”又不仅是一种语言方式,而同时又是一种精神载体,是一种能够敏锐记录创作者情感意绪,准确传达其审美判断的精神载体,这与西方绘画由“表现”至“抽象”的现代历程有颇多相似之处。不同于西方抽象绘画的是,文人画的发展始终不曾偏离“中庸”、“中和”的传统文化轴线,因此,在强化笔墨语言本体功能的同时,文人画未曾完全抛开具体的物象,而是将笔墨的表现功能,始终依附于具体的物象之上,只是对笔墨语言精神功能的开发,远大于对具体物象的物性描摹。石涛的“不似之似”、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当是对文人画笔墨形态的精确定义。

  如果说文人画对笔墨语言精神功能的开发,在“逸笔草草”之中已趋近语言本体的终极追求,那么较少受“形”束缚的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和较多受制于“形”的人物画的衰微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徐悲鸿、蒋兆和借取西方严谨造型方法,融西入中,寻求笔墨与造型相结合的新途径,并经几代人物画家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徐蒋体系”为代表的当代水墨人物画新局面。“徐蒋体系”的突出贡献在于:将人物画从古代文人笔下的笔墨雅玩之物,推向了一个参与社会变革、表现现实生活、承载人文情感、提升精神理想的主流文化形态,使绘画不再是“文之末流”、“立德立言之余事”,而是直面当代、追求理想的精神游历,使一度呈衰微之势的人物画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

  如果说“徐蒋体系”经由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一支新传统,并成为新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主流形态,那么,当下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如何面对“文人画”和“徐蒋体系”这两支重要传统;如何面对这两支传统对当下人物画产生的正负影响;如何寻找一条既有利于笔墨表现性功能的发挥,又有相对严谨的造型,并适合当代人多样审美需求的人物画新路,就成为摆在当下人物画家面前的新课题。

  (二)

  当我们流连于文人画的笔墨意趣,却不满足于文人画在表现生活内容方面的不足时,也应看到“徐蒋体系”人物画创作中,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被不断削弱的事实。

  回顾“徐蒋体系”建立以来的人物画创作,由于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此种创作方法却有庸俗工具化倾向。笔墨的功能被降低到了仅为造型服务,形象的刻画、场景的设计和对由此表现的主题内容的关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蕴含于抽象笔墨之中的丰富精神内涵不再成为创作者关注的焦点。

  因此,调动笔墨本身的表现性功能,寻找笔墨语言与表现题旨的高度契合,应该是当下人物画创作研究中尚有空间的用功之处。

  语言与题旨的统一,是所有艺术门类对语言意义的共通终极追求。在人物画创作中追求语言与题旨的统一,就是不能仅将笔墨视作造型工具,而应该在笔墨服务于造型的同时,凸显笔墨自身的表现性功能。换言之,此时由抽象笔墨自身传达出的精神意绪,应该与作品主题内容意欲传达的精神意旨形成高度的契合。

  以本人创作实践为例:2000年以来的“都市人物”系列和“边地人物”系列,均是我在创作中追求语言与题旨统一的具体实践。当文人画笔墨在传达当代感受已略显尴尬之时,对传统笔墨作适当的调整,当然还包括对文人画之外的其他绘画传统的学习以及西方绘画优秀资源的部分借取和利用,就成为我近年来创作实践中整合笔墨结构、开发笔墨表现性功能的基本途径。我在“都市人物”系列中,努力强化一种类似传统“没骨”的笔墨方式,作画时即笔即墨、混然成象。墨色的分布呈非中心状,并有意减少墨色的色阶变化,使画面在灰色调中形成类似音乐的“中音”混响。

  同样,在“边地人物”系列中,我极力强化传统笔墨晶莹雅韵的审美特质,大处对比中求柔和,小处变化中求精微。通过在同一色面中强调用墨的干湿变化和用笔的点、线结合,增强笔墨的通透感。通过墨色的微妙变化和增加笔墨中的水分含量,追求画面恬静、虚和的审美型态。目的在于表达我对边远山乡清纯、圣洁、真挚人文情感的渴望。

  回顾本人近些年的创作实践,其笔墨运用中到底保留了多少传统笔墨特质?其笔墨形态是否具有了当代审美品质等问题都在其次。令我愉悦的是,作画过程中相伴生存体验已成为可能,由严格的笔墨规范桎梏下的个性意识得以张扬,由笔墨自身传递出的多样意绪与作品意欲传达的题旨有了较多的契合。


美术报 画家 00014 经验笔墨 2010-07-24 nw.D1000FFN_20100724_3-00014 2 2010年07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