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4版:书法

文章导航

万里双楫 岭南吟墨

路毓贤、李廷华书法联展纪要

  长期生活在古都西安的书法家路毓贤和李廷华,一位是陕西省文史馆馆员、省书协副主席,长于金石考据、书画鉴赏、诗宗盛唐,既多次参加过全国书法届展,又出版发行有《柳荫山房诗草》;一位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并曾在《中国书法》杂志撰写“学者谈书”系列文章并以《中国书法的人文处境》为名结集出版。他们以为,中国最优秀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直到现代的于右任、谢无量,其书法魅力,都是通过他们的人生表现、文字表现和笔墨技艺得以挥发。

  书法的古典属性怎样和现代人的感情思想结合,怎样在书法实践里使传统精神和创新精神交相映发?书法家路毓贤和李廷华准备在几年时间里,一边读书思考,一边行走阅历,以丹青翰墨和旧体诗词等文字形式,作“万里双楫”系列展览。2010年6月28日,首展“岭南吟墨”在广东惠州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和学者在参观后举行了由张瑞田先生主持的座谈,摘要发表如下。

  张瑞田(《青年文学》副主编):两位先生的展览,对中国书坛是有启示意义的。今天到会的嘉宾,刘正成先生在当年举办多届中青年书法展的同时,就倡导书家的学者化,曹宝麟先生的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得到书界推崇,刘家科先生刚在深圳办了他的诗书展,舜威和我则一直在搞手札展,朱中原文笔犀利、观点鲜明,蓝广浩先生则是惠州书坛重镇,希望大家对路李两位做客观批评。

  曹宝麟(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两位把苏东坡遭贬的地方作为自己“万里双楫”系列展览的第一站,并且以诗书合璧展出,比当下的普通展览在文化品位上高出许多。我认为书法是不能离开文化的,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也都是充满文化内涵的,这是传统。现在的很多展览缺乏这些。两位先生这样的实践对书法界是有借鉴意义的。

  刘正成(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总主编):今天到会的都是书坛的文化人,但并非书坛都是文化人!文化正在书坛中消解,书法已堕入民俗文化的边沿。

  路和李都是诗书一体,感会山川人物,为追寻书法的人文价值做了表率。书法的传播主要不是靠权力,不是当文抄公,而是靠你的艺术天赋与人文关怀的水乳交融。当然,尤其需要同人间的切磋砥励和认可。

  刘家科(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在的书法家写旧体诗词的也不少,但究竟应该怎样写,很多人并不清楚。我的认识,首先是必须有大量的阅读,在接受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之中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真实认识,有话要说,这样才能有诗意。再是对生活的发展变化有独特的发现领悟,才能有诗味。写旧体诗还必须懂诗律。这些都是需要下大功夫才能实现的。我今天看两位先生的作品,感觉你们是下了这样的功夫,达到了内容形式的统一。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在一个人的全部文化表现里,书法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学养性情,综合素质隐藏于水面之下。看了两位的展览,感触甚多,路先生的书法和诗都充满古意,十分难得。廷华才气横溢,表现出真正的文人气质。有些文人轻视书家,有些书家也轻视文人。作为一个真正的文人书家,应该两者兼擅。路、李两位,在这两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蓝广浩(惠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我对西安书家印象最深的是刘自椟先生的篆书,现在看到路先生的篆书,显然是继承了刘自椟先生。李先生的作品则气息苍茫,文情毕显。两位这个展览对我们惠州书法界会发生长久影响。

  朱中原(文化学者、艺术批评家,学术策展人):我称路毓贤先生是精神的守望,就是那种古朴厚重的汉唐文化精神、金石文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李廷华先生是跨越诸多领域的文人,集学术、文学、书法、绘画于一身,表现出其恒久的文化坚守。路先生是一个文物博物学者,但是他的书法,却有很好的金石传统和文人气息,可谓诗书相得益彰。路先生的诗把古义与感情结合得很好。我平时写字,主要就是写李廷华先生的诗,他既有杜甫苍凉、悲壮之气象,又有对社会现实与人生际遇的观照,具有强烈的悲悯意识,能够引起我的精神共鸣,可以说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如其人。

  张岗领(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处长):我在和书法家的接触里经常思考一些问题,书法家是艺术家,但中国书法既然是从传统文化中发展而来,也就要求书法家有历史眼光和历史知识、人文修养。我对两位老师的“双楫”十分赞佩,路老师的金石气,李老师的书卷气,相得益彰。

  罗川山(惠州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现在经常听到的声音就是对当下文化状态的批评,谈到书法界,就是大量作品没有文化内涵。知而言不如起而行,路毓贤、李廷华两位先生是用他们的创作,将自己的学养知识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衔接起来,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路毓贤:首先,我十分感谢刘正成、曹宝麟、斯舜威、张瑞田、刘家科、朱中原诸位先生在对我了解甚少的情况下,接受了廷华兄的邀请,前来参加我们的展览和座谈会。我们的展览叫“双楫”,旨在包世臣《艺舟双楫》之意。这次展览的作品,廷华兄以岭南历史人文为题材写了二十一首七律、绝。我以惠州的人文遗迹和西湖风景为题材写了三十三首律、绝。书法表现上,我们一个篆书,一个行草,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今天,开这个座谈会,我殷切地希望得到各位的批评、指点,以利来日。

  李廷华:我们这次展览的前言里有几句话,用了杜甫北征、东坡南窜的故实,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人生,那才是诗,那才是书法,我们是力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书法和诗歌,在我们的生命里是不能或缺的滋润,以后的日子,就是希望写得再好一点。


美术报 书法 00044 万里双楫 岭南吟墨 2010-07-24 nw.D1000FFN_20100724_2-00044 2 2010年07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