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纪要

大匠之门朝圣之旅:齐白石艺术成就与中国画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会

  齐白石 草虫花卉册页 33×26cm×12
  参加活动人员在主会场关圣殿美术馆前合影
  王志坚
  盛鸣
  李刚
  王满辉
  闫大江
  肖红亮
  程鹏
  阎全亮
  周绍川
  孙天巍
  林元
  余本海
  王天
  齐白石 藤 135×33cm
  马湘辉
  刘志明
  李益兵
  王秀山
  郭关
  画家在齐白石故居前持签名白石宣言合影
  齐白石 松鹰图 133×49cm
  齐白石 草虫玉簪花 80×32cm

  大匠之门朝圣之旅:齐白石艺术成就与中国画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会

  2010年“中国画论坛”与“齐白石纪念馆”、“关圣殿美术馆”,邀请全国8个省优秀国画家,在湘潭举办“大匠之门朝圣之旅”学术交流和作品观摩展览活动,其间举行了“齐白石艺术成就与中国画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发言内容摘要如下。

  

  学术主持:王志坚、盛鸣。

  出席人员:李刚、王满辉、闫大江、肖红亮、程鹏、阎全亮、周绍川、孙天巍、林元、余本海、王天、马湘辉、刘志明、李益兵、王秀山、郭关

  

  王志坚(齐白石纪念馆馆长、湘潭美协主席、湖南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

  大家好,我们很高兴与来自全国8个省的优秀国画家在伟人和大师的故里相见。这是2010年湘潭的一次盛会,对艺术家的到来我们表示由衷的欢迎!

  下面谈谈我的观点:中国画这个古老的画种,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风格,唐代与宋代风格是不一样,明代的风格和清代的风格不一样,清代到民国以后风格又不一样。打开历史上的画卷,我们能认出是某一朝代的作品,不用看画家的名字,就知道是某位代表人物的作品,这说明中国画有自己的文化特质。我刚才看了你们的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貌。可以说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比西画的难度要大,中国的文化讲哲学观。

  当今中国画越来越升温,中国画价值在不断攀升,大师的作品能拍卖到上亿元,之前是没有的,这有个基础逐渐垫实加厚的过程,它涉及国家政策、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对中国画的认识加深。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国粹”的理解颠倒了,而且有一些崇拜西方。现在中国画越来越受人们的热爱,特别受到收藏家重视,中国画价值不断地攀升。齐白石已经进入世界拍卖排名最高纪录前三名了,这足以体现中国画的无限魅力。所以,谈学术绕不开市场这块。齐白石纪念馆每天接待很多观众,这说明老百姓对中国画确实给予了热情和关注,今天重新认识中国画时,我们会有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是我们自己激活了自己。李小山曾经讲:中国画穷途末路了。中国画坛从此被这句话重新激活。现在中国画的整体面貌是一种喜人的好形势。但只有艺术家本人真正地关心、真正热爱中国画,创作出好作品让观众、收藏家叫好,中国画就不会衰落。成功的艺术家应该是勤奋的,齐白石一生没有几天不画画,只有在他母亲过世时和自己大病时搁笔,其他时间他没有停下过画笔。他留下的绘画作品约4万件。这个话题我跟郎绍君先生也交流了,他也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字。还有篆刻三千枚,诗三千首,这些都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我想请大家从学术的角度来谈一谈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盛鸣(中国画论坛学术主持、北京画家):

  这次参与齐白石纪念馆、关圣殿美术馆主办的“大匠之门朝圣之旅”活动我非常激动。我们邀请著名画家、著名理论家、齐白石纪念馆馆长王志坚先生做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主持人,是出于对齐白石艺术的敬畏和对王志坚先生艺术造诣和艺术成就的钦佩。我希望我们中间每一位画家,通过参加“大匠之门朝圣之旅”系列活动,在齐白石艺术的研究上有所新突破,在艺术境界上能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这个学术研讨会也显得特别重要。下面请大家围绕“齐白石艺术成就与中国画发展方向”及各自在创作上遇到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王满辉(湖北画家):湘潭在世界地图上微不足道,却同时诞生了两位伟人。我感到原因有五:一是民风醇正,使两位伟人养成纯朴真率的品格。二是学风兴盛,使两位伟人在治学上深具革命性的开拓创新意识。三是孜孜以求的精神,使两位伟人从泥土地里一步一步走向人生事业的高峰。四是坦荡宏阔的大气魄,成就了两位伟人的人生妙笔。五是大智慧提升了两位伟人的大境界。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朴实和真率、大度和眼界,立定脚根修大境界!

  

  闫大江(河北画家):中国画的物、象、境、意非常重要。“物”就是客观存在和事实;“象”即是被画出来的物,“象”表达得有境界有品格,就达到了大象无形的层次;“境”是一个整体,由许多“形”和“象”组成; “意”通常与“境”、“象”联系起来,却远高于它们。方熏讲作画“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深则深,意古则古。”我理解“意”就是观念,是艺术家对文化的全部认知。

  

  肖红亮(湖南画家):

  我谈两点。一是笔墨。笔墨修养是审美的选择。审美随着经历、学历的加深而改变,画家必须把握住自己的基本点,选择与笔墨的吻合;二是勤奋。聪明的人不花很多精力就可以达到一定高度;愚拙的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才可达到极致的高度。

  

  程鹏(江苏画家):

  春秋时期的“士”,在贵族中地位最低且只有学问、思想和智慧!“士”不为身外之物所累,一心一意求道,最终能成为思想巨人。我觉得画家应该像那时的“士”,关键是——什么样的环境体现什么样的价值。齐白石、黄宾虹来源于草根,却凭着对艺术的执着信仰和追求成为大家。我们这个群体很专业,凭着热情与严谨精神,也一定能独树一帜取得成就。

  

  阎全亮(山西画家):

  “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这是白石老人对自然艺术和作画的心得感受,是独步天下的思想和境界。这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探求和反思。

  

  周绍川(河北画家):

  我从《心经》中有所领悟。什么是色?什么是空?色、空怎么是一体的?我想,所谓“色”,就是我们感知的大千世界,承载它的即是“空”。所以,我们的思想如果能够达到空而净就会容,容一切无所容之容——有容乃大!“做人要实,做画要虚”,虚不是空白,而是人的修养入境后,抛弃所认知的应该抛弃的东西之后的状态。这时的作品除了表象的“色”以外,还有内涵的“空”——慧悟了的文化和思想。

  

  孙天巍(山东画家):

  中国画论坛需要什么?画家需要什么?需要家园!这个家园怎么营造,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觉得中国画论坛的活动应该整理、编排和留存大量原始资料,然后在各个层次的媒体上传播,那是非常有意义的。

  

  林元(吉林画家):

  我认为白石老人的特点,就是他画日常生活,画熟悉的身边东西。我非常喜欢他这种做法,而且也是一直在这么做。

  

  余本海(湖南画家):

  我参加过很多活动,这次最成功,中国画论坛也是最成功的画家交流平台。我建议网站上开设新版,把资料整理规制出模式,方便以后活动时参考。

  

  王天(山东画家):

  白石老人在非常简朴、简陋的环境下,达到艺术的巅峰,是奇迹。他是一个集雅之极,集俗之极的大家,我非常喜欢老人那种丰韵。

  马湘辉(湖南画家):

  我认为吴冠中的“风筝不断线”很有道理,你可以在形式、技法乃至观念上很现代,但根基、精神、情感应该是本土的。任何时代的艺术,在体现当代性的同时,不能轻视和丢弃传统,而应深深敬畏!

  

  刘志明(湖南画家):

  古人云“游于艺”,现代人说“玩艺术”,每当我困惑时总觉得“艺术在玩我”。真水无香,大辩无言,我将在平淡和沉默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李益兵(山东画家):

  传统绘画探讨的“写形”、“畅神”,正是发掘内在精神面貌,使之走向深层的过程。白石作品极富天趣,寥寥数笔就把事物的内在情神和创作者的主观意识高妙地表现出来,超越了“传神达意”的自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刚(湖南画家):

  齐白石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不固守“正统”,排斥新文化,在离乱中保持平民生活情趣,在绘画中抒写民众审美需求;立足于艺术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用艺术语言坚守国画之根本,把国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他昭示了求道的方向——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能建立在真空之上,对于继承与创新不能作极端的理解。

  

  盛鸣(中国画论坛学术主持、北京画家):

  这次参加“大匠之门朝圣之旅”系列活动的优秀画家,是从近4万名画家会员中选拔出来的。正如王志坚馆长所介绍,大家既有深厚的国画功底,又有很强的理论背景支撑,这个精英团队能汇聚在大师和伟人的故里进行学术活动,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加之这次活动公布了“尊重传统、担当未来,弘扬中国写意精神,网络天下英才。”中国画论坛白石宣言,更为这次活动注定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忽视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存在,折射出当今社会对祖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丧失。中国画论坛一直主张,“坚持、发展、弘扬中国画特质和精髓”,写意精神便是概括。“尊重传统”是继承和弘扬的开始,但不是要拘泥传统照搬拿来,“尊重”是一种信仰、一种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所以,我们把“尊重传统”搁在前面。在起草过程中,原来一句是“关注当代”,现在用“担当未来”取代了,因为“关注当代”是小,“担当未来”才是大,是责任大了。当代画家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是成就中国画事业的一代。“网络天下英才”,这个网络不仅仅是电子网络的概念,中国画的发展是需要借鉴、比较、吸纳、过滤和提高的。我们会努力把针对齐白石艺术的研究深入地进去下去,这对中国画论坛的学风建设和画家的素质提高,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这次我们请王志坚先生做学术主持,做中国画论坛的学术顾问,也有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我读过王志坚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艺术从民间中崛起——论齐白石艺术中的民间性”,我觉得这个研究角度到位,与我的观点吻合。齐白石有如此大的艺术成就,不是一件简单、偶然、孤立的事情。由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诸多原因,对齐白石的研究并不深入和全面,站在艺术发展的角度看,现在对齐白石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看到在已发表的论著中,有3种形式太多见。一种是“颂扬式”论述白石老的勤奋和人品,以印证齐白石艺术成就取得的必然性。多数还会谈到齐白石是劳动人民,表现的题材也是劳动人民热爱的题材,在解放初期前十年里,以马列主义美学大家王朝文先生为代表的,及颇具影响号召力的名家文字上均有体现,此后也沿用至今。另一种“年谱式”基本上脉络是沿白石老生平、经历来对应他的作品年代,这种研究方式脉络清晰,特别是对齐白石艺术的衍生发展过程,及其变法背景有真实可靠的史料应对。以郎绍君先生《齐白石传略》最为翔实丰满。但是这种方式采用的比较多,比较宽泛,亦有个别情况是以年谱代替研究的现象。再一种是“励志式”,特别是在一些非专长学者被采用。励志式有两种,一为宏观法,是把齐白石早年的卑微和后来的荣耀对比,把早年的木匠生涯和后来的成就做对比。二是微观法,这种方法提取齐白石生平中追求艺术的某个或几个事件,来印证齐白石在艺术上成功的必然性。两种方式的主线都紧紧围绕在激励读者励志向上的主题上面。三种最常见的方式在互相借鉴、融合过程中,产生了目前较为流行的浮躁、浅薄的研究之风。在研究方面其他深入、具体的研究成果有,但是不多见。

  借用王志坚老师论著,题目是“(齐白石)艺术从民间中崛起”。齐白石的确是从乡土间走出的大师,他从民间艺术中得到了丰厚的营养,木匠的生涯并不是他艺术道路上的障碍,齐白石能有后来的成就,恰恰是木匠在民间美术中学到了、解决了很多画家一辈子都学不到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把齐白石这段经历,与日后艺术上,诗、书、画、印上的成就割裂地、对立地讲述,便是忽视了、否定了民间美术在齐白石艺术上体现的重要价值。近代没有哪个画家像齐白石一样能有机会这么深入地汲取民间美术的营养,齐白石25岁到27岁一步步完成了木匠手艺的学习。这一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木匠生涯为日后能成为大师奠定了基础,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两点。简单地说这段经历里齐白石解决了造型、构图问题。绘画是平面的,而雕塑是立体的,他在这期间学到或基本完成了造型的基本功训练。民间美术的立体造型手段非常独特高超,在晋商、徽商、浙商现存的建筑和这次在湖南见到的明清时期的木雕、砖雕上,我们可以见到布局非常巧妙、透视关系非常复杂的传世作品,这种人物风景和加载着戏剧故事、吉祥图案的空间混合,章法上是一般画家难以想象和完成的,也不是我们简单可以轻松地用习惯的概念把它解释成“散点透视”规律能描述的,我暂且称之为“多层面组合透视关系”。因为这种方法使观者感受到的是一组情节合理的矛盾组合空间,齐白石能胜任“多层面组合透视关系”的细木工活,在齐白石纪念馆能见到他雕刻的美轮美奂的作品。后来齐白石日日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少见失衡,他可以掌控垂直2米而不复笔不空旷,小到巴掌之大而不满盈的自由状态,以毛笔代雕刀,入木三分且游刃有余,看他山水画作简单之简单却层次交融,房舍交错却寥寥数间,有路必通达有水自有源,“它日相呼”见两只小鸡争抢的那条蚯蚓,没有把小鸡扯平却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再者,齐白石的木匠生涯中他还解决了绘画题材问题,在篆刻上刀法问题他也获得了极大的帮助。不能否认已有民间美术的表现题材是齐白石丰富的资料库。20年的木匠生涯他最了解什么样的主题最受欢迎,喜闻乐见、吉祥如意的主题他会比一般画家更能娴熟把控。由于时间关系,有些话题就不一一展开了。

  齐白石老先生他的的确确是从民间艺术中走出来的大师,齐白石老先生一直以“木匠的手法”和“木匠的构思”在进行绘画创作。其他的大写意画家很少见到画粉本过稿的情况,齐白石留下了大批的过稿图样。齐白石没有那段木匠生涯,就没有后来的成就,他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到了极大的养分,恰恰是那段木匠生涯成就他走向艺术的高峰。从韶山毛泽东故居直接到齐白石故居,当我在星斗塘的土路上觅大师的足迹,当我迈进那破旧老屋的一瞬间,当我给孤寡看门人郑重地点上一根白沙烟时,我的心一直都在激烈地跳动。想想50年前在北京中南海里曾有一双握枪杆子的手和一双捏笔杆子的手握在过一起,白石老人给我们太多的财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索。

  

  王志坚(齐白石纪念馆馆长、湘潭美协主席、湖南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

  今天我们敞开心扉谈了自己的艺术,因为这个关系到自己艺术的前途和我们自己把握的方向,我听大家的发言很直白,没有遮掩,也没有那些搞理论的那种故作高深。我认为我们画家的理论有经历、有实践,是用眼睛观察到的一种经验,是用文字不能来完成的一种气魄,能够说到点上,大家是用心在交流。所以,今天这个论坛,就别开生面了。我觉得真正来探讨,来研究,又适合自己的,应该自己是画家又是理论家的两栖人物,这样不会虚,不会跑远,会很实在,这样能够真正起到论坛的作用。这是给我的一个感觉。

  第二个感觉,中国画论坛很宽泛,中国画里面有好多这种题材,从齐白石的绘画里面也能够看出中国画的一种题材的宽泛,作为中国画论坛确实要探讨,这不是一下午的研讨,不是一篇文章能解决的问题。我看大家都围绕了大师这个话题来说,我觉得这个也非常好,为什么呢?我们有一个灯塔,灯塔能够使我们的目标不会失去方向,这个灯塔挂得高高的。不仅仅是国内,在世界上包括华人,包括一些蓝眼睛、黑皮肤热爱中国画的人,他们也能够看到方向。像齐白石作为一个近代的大师,可以说是八大以后的又一座高峰,这个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当年他之前,石涛也好,吴昌硕也好,相比之下我总觉得齐白石做得更伟大,在他自己的创造领域里面做得更到位,很单纯。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你捐一个官他跑了、逃了。简单看好像是为了生计,实际上他有一种抱负,他要把中国画(从大的说是国学),他掌握的理解的,以及他所要表达的推向一个新的高端,而不是简单的养家糊口,他有这个能力并做到了。在他晚年吃饭没有问题,但他可以十年把门关起来,就是“饿死京华”他也要把新的气象带进中国画,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刚才盛老师也说到我曾经研究齐白石艺术的民间性,我觉得齐白石他伟大的另一方面,他确实是把在民间里面代表了我们老百姓喜欢的,要说的话,都表达出来了。一个画家能够引起那么多人群的关注而且经久不衰,这个足以说明他的生命力确实从民间来。他表现的东西太丰富了,我们闭上眼睛,就可以回到他那种生机盎然的艺术里,所谓当代人说美就在身边,过去就已经有这个理念了,白菜、爬箕,在农村里面看到的很普遍的东西,他表现出来了,像后来的郭味蕖也画过这一类的东西,什么扫把、箩筐、锄头等等,实际上齐白石早就在这个方面把民间性和文人艺术结合起来了,已经成为后人的范例。像唐代四大家书法一样的,后人一直想在他们的书法里面找到自己的一种位置和感觉。应该说齐白石在民间方面给我们一种启示,可以说能够找到方方面面的艺术触发点来启发自己。我相信,这次来朝圣的画家朋友们是不会空手而归的。

  另一方面,齐白石艺术是继承与发展的。我曾经也写过齐白石的研究文章,我阐述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有三千弟子,很多弟子确实还在树下趴着乘凉没有走出来,真正走出来的,有些还并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出来了的主要学他的创造思想,学他的那种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力。作为一个非学生弟子,像刚才闫大江提到的王憨山,我觉得王憨山也可以说是齐白石的弟子,他把齐白石这个文脉搭上了。我跟王老探讨过很多问题,包括他对一些名人的说法,比如像刘海粟。我们曾经到上海去看了刘海粟一些原作,有一些画家当着王老的面批驳刘海粟,王老说硬是要打倒刘海粟,是做不到的。王憨山能够从精神上,从创造方面,从中国画脉络上面全面了解和读懂齐白石,我觉得不能说中国画真的穷途末路,那样的提法当初是一种偏见,完全按照中国画传统去套,当然也有那种悲观。那篇文章在当时有一种意义。现在来看,不是说不能出大家,包括崔子范等等这些画家,都是齐白石之后,像王憨山就在我们身边,他确实也出来了,这个可以说我们当今这些追随大师,或者说对中国画有较深的研究,不断地学会创造,绝对有我们新的大家出来的,这个我们可以深信。这是我第二个想到的。

  再有,说说齐白石纪念馆。现在在中国也只有一个独立公益纪念性的单位,那就是湘潭齐白石纪念馆。也有一些地方建的齐白石纪念性场所,包括北京画院也有一个齐白石纪念馆,当然他得到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白石老人当时一批画全部寄存在北京画院,后来北京画院收留了二三十年,原本这些画是要在齐白石纪念馆建好之后,就归属到齐白石纪念馆,但由于“文革”前后多种原因画没有到馆里来。北京画院建了一个齐白石纪念馆,当然也做得很好,很不错,对推介、研究齐白石大有益处。还有包括广西钦州要建一个文化旅游点,最后锁定齐白石,因为齐白石到钦州去过几次,而且跟郭葆生一起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教他的夫人学绘画。齐白石对钦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钦州所以要打齐白石这块牌子,把他突显起来。作为我们纪念馆,是大家的家,因为齐白石是属于全人类的,也不是说我们齐白石纪念馆,或者我作为齐白石纪念馆的馆长我拥有这个什么的。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大家可以到纪念馆来举办展览,或者是学术性的展览,我们随时欢迎,而且我们这个场馆,我刚才也考虑了,因为下午开这个座谈会,把大家都带到那里去,来回途中就耽误学术会,我刚才也考虑是不是晚上或者明天从醴陵回来,再去看看齐白石纪念馆。我们这个馆的规模有4千多平方米,还建立了一个400多亩地的白石公园,环境应该是非常幽雅。作为一个大师纪念馆,我觉得有这么大的空间,能把大师的精神突显起来。我也跑了很多纪念馆,应该说湘潭政府对齐白石纪念馆是很重视的,以这块学术园地为基地,我们今后可以结合中国画论坛的平台,多交流,多开展些活动。盛老师也说了,我们今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活动,这样一来我们拉得更近,然后我们也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自己也在这个里头打了几个滚,对中国画也知一些皮毛,而且我想自己应该也会一直沿这条路走的。加上我来齐白石纪念馆以后,确实被齐白石的精神和灵魂所陶冶感染,使自己更加坚定了这种信心,所以我想以后肯定与艺术家朋友交往会多,谢谢你们。

  

  王秀山(关圣殿美术馆馆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论坛与大家结下了这分情缘,我希望论坛以湖南为基地,把写生、学术这些活动做到更好。

  

  盛鸣(中国画论坛学术主持、北京画家):

  时间关系今天研讨会就到这里,衷心感谢王志坚先生,感谢王秀山先生,感谢远道而来的诸位画家!

  系列活动总策划:李刚 王秀山

  研讨会发言摘要由 周绍川 整理

  参加活动人员在齐白石纪念馆前的合影


美术报 纪要 00014 大匠之门朝圣之旅:齐白石艺术成就与中国画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会 2011-02-26 nw.D1000FFN_20110226_2-00014 2 2011年02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