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5版:展事

文章导航

中国老艺术家书画院

怎一个“老”字了得

  在文化艺术领域里,尤其是中国书画,只有功底老,资历老,经验老,学识老,然后老中出新才能老有所成。书画艺术家除了灵感加天赋之外,最不可或缺的便是功力,能写一手好字或绘就一幅好画没个几十年的功力是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当今书画艺术市场花样百出,出道晚,成名早,力求捷径者比比皆是,而关注者眼光往往是看其名气或看其市场的活跃程度,因此常常忽视了艺术背后的底蕴内涵。

  是谁具备了这种眼光,挖掘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已经为数不多的一批“国宝”?——中国老艺术家书画院里汇集了这么一群人,他们大都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历史的沧桑,时代的风云,传统的文化铸就了他们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其人格、思想、教育,所见、所闻、所感受的都与那个时代挂钩,坚毅、耐性、沉着造就了艺术领域的自我风向标,一步一个脚印,将横竖撇捺、勾皴点染锤炼到极致,以至在自由发挥中随处可见炉火纯青之境界。

  他们或五、或十地常常小聚,在欢乐的氛围中赏景、作画。2011年的阳春三月,春风带给他们“情聚八百里,梦系丹青缘”的一次笔会,踏青、会老友是这次相聚的纽带,当闲散的脚步漫步于青山湖畔时,拍照、赏花、随处可见的便是他们怡然自得的身影。春光融融,一艘游船正向他们开来——走,上船去,绕湖一周看看——船动波开,湖面瞬间荡起了层层浪花,四面春山,草色掩映,柔和的阳光不时地激发着他们创作的热情。当回到画室时,个个满怀激情地挥毫泼墨,于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作诞生了。国画者:陈松林,《烟收山谷静》、《古道》等;刘津朱,《秋风醉红叶》、《蕉荫图》等;邢鸽平,《竹报平安》、《西湖六月中》等;钱大礼,《春艳》、《一品红》等;王征,《赏华图》《竹》等;而油画者:虞浚川,胡克,潘观生等老艺术家们还在续创中……

  凡艺术家皆有灵性,而他们在有灵性的共性上更多了那种易逝难得的“老”,艺术人生寿终正寝者寥寥,大都或因生命的早逝,或因艺术的夭折,笔墨与人齐至耄耋而结合的艺术是常青的!

  老艺术家们走的是借古开今的传统路线,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始终是历久弥新的。自上世纪以来,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多次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猛烈冲击,各种西方的观念艺术泛滥一时,结果呢?蚍蜉撼大树而已!因此可以看出传统艺术愈显其不可撼动的强大生命力。尤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文化市场,我们还能够有幸地看到他们不遗余力,勤勤恳恳地耕耘、发展并捍卫着我国历经数千年的优秀传统艺术,为弘扬民族精神而不懈地努力,实乃幸甚。

  艺术因老而见辣,因老而见新。五六十年的笔墨功底,六七十年的社会知识,七八十年的人生阅历,他们不敢“卖老”而谁敢“卖老”?生命艺术与艺术生命齐寿,可谓天恩惠泽其业报。

  姜总是老的辣,尤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这朵名为书画的“姜花”最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略知在中国历史上,书画家长寿者不乏其人。如唐代的柳公权寿龄88岁;欧阳询85岁;元代的黄公望89岁;明代的文征明90岁;清代的邹一桂、王翚均享寿89岁。

  还有近现代的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无不因长寿而彪炳史册。有专家说“中国的艺术是老年艺术,”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因此笔者由衷地感叹当今画坛的一批老艺术家们,是他们用夜以继日的琢磨和千锤百炼的修造而换来的成果。他们是勤劳的,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他们的人生是一部史书,他们的经历我辈无法学来,而他们的修为是我辈借鉴的楷模,其人品、艺品如红彤夕照,示意着我们将迎来明天的灿烂阳光。


美术报 展事 00045 怎一个“老”字了得 2011-05-07 1663908 2 2011年05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