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88版:赏析

个人情感挖掘的独特视角

——看德国艺术家塞巴斯蒂安·施纳德的绘画

  在去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贵宾休息室的墙壁上,挂满着来自德国著名艺术家的参赛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当今德国的艺术水平和面貌,其中绘画部分入围的就有德国当代艺术家塞巴斯蒂安·施纳德的作品。作为一个年轻的画家,可见施纳德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在世界画坛上光芒四射的时期,以巴塞利茨、伊门多夫、里希特和基弗等人为代表的画家探索并挖掘了德国原始、精神性的图像,重新体现德国绘画和文化的历史传统,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艺术形式,给正在学习期间的施纳德以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绘画中,也深刻体现“新表现主义”的精神内涵,他的作品将历史、个人、现实和传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交织成生动、复杂而又极富创意的图像符号组合,是典型的借绘画来反映现实的“新表现主义”作品。但他不再为东西德国的分裂局面所驱动,他的创作更多的是主观意识情感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表达。

  施纳德的绘画,前后分为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充满消费主义色彩的广告拼贴式绘画,这类作品以他的《真实》系列为代表,画面具有明显的波普风,充斥着当代社会中各种年轻人生活瞬间的片断和各种文字、图案。挪用和剪切的画面层层重叠,并赋之于浓丽的色彩,表现了一种对社会中物欲横流的种种现象的批判,对大众传媒的形象和图片有着强烈兴趣的浓缩,也成为他对现代文明的视觉层面语言的探索。

  另一种绘画风格则是以深刻的社会和人生思考为基础,赋予艺术更多的对心理层面的拷问。施纳德选择题材非常的丰富,包括社会场景、自画像、幻想等等,其中不乏讽刺、诙谐、阴郁等情感之隐匿。画面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就像一幕正在上演的莎士比亚的话剧,其中刻画的人物具有充沛的情感并沉醉于情节之中。作品《滑稽演员》,在一个虚幻的舞台场景中,具有异域特色的人物被画家采用重复迭加的手法,将其不同的姿势和神态凝固在画面中,使其在平面的空间中实现时间的延续性。对古典图像的挪用和重新阐释,在许多画面的背景一角常常会有我们所熟悉的古典宗教绘画中的片段若隐若现。如作品《络绎不绝的临时演员》中的天使,就不免让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这种现代和传统的并置,也是画家施纳德给观众以启发的一个切入点,他让我们思考21世纪的画家和古代大师的技巧之间相互冲突的意义和看到来自古典构成的深刻渊源,但在当今一个图像爆炸的时代,施纳德有着更多选择的自由,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和材料媒介都可以被他各取所需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重视红与黑的强烈对比也是施纳德绘画的一个亮点,在他的画面中这两种色彩常以大块的色域形式来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深谙色彩心理学的他,把画面的色彩运用达到一种驾驭自如的程度。

  仔细观看画家笔下的人物,他们大多处于一种心灵空虚的状态,或是百无聊赖,或是故作姿态,或是茫然呓语……种种内容无不是在揭示当今社会人物内心无所凭藉、远离信仰的情态。施纳德曾了解过“自身”的现象,并强调嗅觉、味觉、本能冲动、疼痛和各种其他感觉和反应都能在大脑中准确定位,但是没有确切的位置是“自我”的存在,“自我”究竟是什么呢?由此自然开始引起了从个人到大众的一连串的思绪,这就是施纳德丰富的素材来源的根基。

  在当代西班牙著名文学家恩里克·维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的小说《蒙塔诺的烦恼》中,把蒙塔诺的烦恼描绘为一种文学痴迷症候。它使一个作者受困于文学,并不能区分真实的生活和虚构的现实之间的界限。在某种意义上,施纳德也有此共鸣, 在他同世界和历史的情感交结中,尽可能地让过去的元素同他自己的生命历程融合在一起。所以他的作品不是要求观众去认识而是去回忆,这是类似于一种不断接近移情作用的心理过程。法国著名的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曾经说过:“一个艺术家是不能表现真实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对记忆的处理,这种已变质的想象,多半是扭曲了部分的真实,这些记忆和过去的痕迹是组成我们现在的基石。”

  今年11月份,施纳德的个人画展将在柏林艺术工程(Berlin Art Projects)展出。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德国本土的艺术明星,他的艺术探索,仍在不断地进行,并尝试着在多元的后现代艺术氛围中走出自己的路来。他的架上绘画对个人和社会心理情感的不断挖掘与揭露的独特视角,已经受到主流艺术界的青睐。相信不久的将来,施纳德的绘画会给我们带来艺术的盛宴。


美术报 赏析 00088 个人情感挖掘的独特视角 2011-07-23 2063793 2 2011年07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