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9版:画家

文章导航

“关东神韵”石作金

□赵德润(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社长)

  关东大地,人杰地灵。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著名画家石作金,历经40春秋痴心不改,以满腔的赤诚和深厚的功底描绘故乡山水,在丹青翰墨之林独树一帜,我作为东北同乡,不胜欣喜。

  年逾花甲的石作金生于辽南,早年毕业于辽宁教育学院美术系。他研习中国绘画之初是从花鸟入手,追求灵动、飘逸、简洁之格调,致力于对生命力的表现。画尽意在的创作理念,为他日后的山水画创作达到“融化物我、以形写神”的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升华,他着力探索关东山水创作,特别是通过对线的感悟与运用,结合西洋绘画构成和色彩原理,逐步跳出对自然风光的复现,构建起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让人于莽莽苍苍的山水之中寻找到生命的呼唤,领悟到作者对时代精神和历史人文的独特理解。他的画作《家乡春色》、《山雨欲来》、《山村夕照》等,不仅表现了对故土四时景色的热爱,还散发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某些感悟。

  宋元以前,中国山水画讲究设色技巧。随后兴起的文人画,提倡“意足不求颜色似”,但在今天,清墨淡彩已不能反映人们丰富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山水画创作也需要在继承传统的设色经验基础上,吸收新的养料,开创新的道路。石作金对此作了不懈探索。他善于点染,巧于设色,强调色彩的明丽和色块的变化,用娇娆的笔墨来表现关东山水的独特肌理和景观。《欲觅此景到辽南》、《霜叶红于二月江》等画作,表现尤为突出。

  在中国绘画中,“线”是作品的灵魂,线既可造客观之形,更可达主观之意。评价一个画家笔墨优劣,观察其对“线”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参数。石作金对“线”的追求是:准、劲、有意味、有自己的个性,忌讳千篇一律。他的绘画讲究笔要松,形要紧,即挥毫用笔要自然流畅,艺术造型要合乎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石作金的许多作品都是用线条来编织画面,笔力雄健,沉着而飘逸,灵动而严谨,展露出个性鲜明、妙趣横生的笔意,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章法经营上,石作金经常采用西洋画的构成之法,刻意经营点、线、面,能把黑、白、灰有机结合起来,将圣洁、悠远、清净、变幻的大自然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秋高气爽》、《赏泉图》、《碎雪漫山》等作品,都达到了自然大气、雄浑天成的意境,突现了对时空的超越,让观者如同置身于苍茫大地中踽踽前行,静思宇宙轮转,顿悟人生真谛。

  俗话说,画如其人。石作金崇尚幽静之境,偏爱空山出云水、林莽伫奇岩的生活图景。观赏石作金的关东山水画作,我们不难看出,这里既有江南诗画的恬淡,又有一种人文入世的关怀,表现出对清幽洁净山川实境的强烈兴趣。他的画作勾多皴少,颇具弘仁风采,线条洗炼明快,突显中国画高品味的审美取向。在简繁处理上,他倡导“不厌其繁,更乐其简”,既作繁功夫,又写简境界。画作中所营造表现的山水泉流、石岩云雾、沟壑曲岫、野草疏林,无不亮洁如新,纤尘不染,尽写洁净之境界。

  纵观石作金的画作,给人留下清新大气的深刻印象。近年来,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还被中、美、日、澳、加等海内外收藏机构或收藏家收藏,他还被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中国民族画院聘为副院长,可谓硕果颇丰。

  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从艺经历的艺术家,石作金有着大器晚成之感。几十年辛勤耕耘之积累,尽显艺术探索之本色。他的画作是对真善美的一种传递诠释,相信会给人们带来独特的愉悦与享受。

  是为序,祝关东老乡石作金更上层楼。


美术报 画家 00039 “关东神韵”石作金 2011-08-06 2089914 2 2011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