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81版:特刊

文章导航

我与齐鲁书风

□陈锡山

  俗话说:文有文韵,画有画骨,诗有诗魂,书有书风。这在文艺界早已成为定论。我致力于书法翰墨近60年,却断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门宗、哪一流派。人以书传,书以人传。随着拙作的不断推向社会,也吸引了诸多行家里手、专家学者甚至大师领军们的视线。他们大多在褒誉之后冠以风格、流派之词。中国国学院大学校长弘二先生,是我国屈指可数的贯通中西、贯通诸门派宗师绝学的学者、教授,也是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文物鉴藏家和传承教育家。他曾不止一次地称赞我融古铸今、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是“齐鲁书风第一人”。青岛华严寺住持性修法师说:“陈先生的书法既有泰山的雄强,又有大海的宽博;既有黄河的奔放,又有沂水的清媚;汇儒、释、道之境界,集兵法、书法之精华,是齐鲁书风的典型代表。”通过名人的金口把我的书法艺术与“齐鲁书风”联在一起,让我感到有些愕然和担当不起,但后来经过细推细想细琢磨,深感此言确实是把我的书法艺术引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我生在齐鲁,长在齐鲁,工作在齐鲁,今生今世也算是与齐鲁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长期受到齐鲁文化的熏染和浸透,我的书法艺术之风格显然与齐鲁文化成了“异形同构”。

  我的书法艺术经过“认谱归宗”的齐鲁书风正名,着实产生了催我奋进的巨大动力。它迫使我重新对齐鲁历史、齐鲁文化、齐鲁风俗、齐鲁精神甚至文圣、武圣、书圣等许许多多的英杰人物进行更加深入认真的探究,并结合个人的品德修养、文化结构、操行秉性和书法风格进行了比照。比照中促使我对书法理论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对书法创作实践进一步努力和革新,从而对书法艺术的美学水平有了进一步升华和提高。

  一、齐鲁书风的内涵和界定

  以齐鲁人的性情与心智创作书法艺术,又以其为载体来展现齐鲁人的风格特点及精神风貌,形成一个书法艺术的地域文化与书家“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高度融合的结合物。这个结合物聚集起来形成一股书风流派力量,这股书风流派力量我们则可以称之为“齐鲁书风”。

  为了说明齐鲁书风,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书风?所谓书风,不言而喻就是书法艺术的风格或风貌。它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某一书家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境界。书风至少涵盖风骨、风神、风韵三个基本要素:风骨,指的是书法作品的骨架、姿态或骨力,此为力感;风神,指的是书法作品的神彩、气息、气势或气象;风韵,指的是书法作品的润味或韵律。风神、风韵为美感。

  那么,齐鲁书风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我认为,其主体应以雄强为风骨、以奔放为风神、以儒雅为风韵。如果把书法作品比作人之躯体,我们则可以认为,风骨为魄,风神为魂,风韵为血肉。

  作为我本人的齐鲁书风,已有不少书界权威从不同侧面作出了高度评价。著名学者、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书协顾问、全国政协委员欧阳中石先生说:“陈锡山的书法浑朴苍劲,一尘不染,功力深湛,风格独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尉天池先生说:“陈锡山的书法植根于中国的书法传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有很好的功底,以自己的情感、心智注入书法,体现出生动、洒脱、富有激情的特点而且非常文雅,是正宗书法,因为它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着自己的个性。”著名书画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原常务副主席、中国版协原主席王琦先生说:“陈锡山的书法艺术既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个性张扬的现代审美精神。行云流水般的行草书中显现出其充盈的才情和潇洒的气质,点画精到,出规入矩,且挥洒自如。重师承法度而又不妨碍感情流露,已经达到性道一体、道法自然的境界。”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美协资深评委张道兴先生说:“锡山书法得益于博学博取、碑帖结合,得益于综合思考和系统思维,以系统思维求学求书,是锡山的正路与捷径。我以为锡山书法探求的重点与突破口应在楷书上。在他的正楷、行楷中,可见颜柳与碑的成功融合,时有以碑写帖,时有以帖写碑。他的楷书有理数、有品质、有性情,且毫不动摇地自楷入、由楷出,以楷的结字与笔法推动其他书体,所以在继承与创新的路子上必有大成。”中国书协原理事、北京市教育学院书法系主任、著名书法家薛夫彬先生说:“锡山先生手书长卷通四体,精八法,兼容二王与于右任,行笔之间挥洒自如,率意灵动,法度谨严,风神自出,非行家里手莫能至也。”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杨乃瑞先生说:“观陈锡山草书展一种壮美感令人难忘。陈氏寄情笔墨,积学乃成,桀骜不驯,字如其人。其书比对当下书坛有三气存焉:气魄、气象、气势,书写出了当下书坛的正大气象。洒脱如草原牧马;劲健如截铁断臂,生气如绿茵争霸,峻伟如黄山客松。是当下草书展的精品力作。”著名书法家、书画评论家、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李庶民先生说:“锡山先生胸怀既高,眼界既阔,故于书法风韵自别,往往于町畦之外,逸趣横生,律度严而天机在,才力丰而神气完。其于篆、隶、真、行、草多方取法,取精用闳,尤工于楷书与行草书。楷书源自魏晋而接续唐法与赵子昂神韵……在格调与意境的营构上,使人有岳峨山峙,崛出崖立,英华积蓄,红叶烂漫之感,而于刚正坚毅之中,又有谦谦君子之风……行草书寄兴整雅,神度秀朗,冲淡流丽,气完体充……营造了一种气势连绵、激流飞瀑的气象,使人联想起浩浩黄河,荡荡水流,发自天际昆仑,急湍而至积石,跌荡过壶口而下,阔然漫岩至孟津,汇九河之波澜入海。”

  综合众多的褒奖之词,我把它凝炼概括为4句话16个字:浑朴苍劲,雍容儒雅,豪情奔放,超然洒脱。浑朴苍劲体现了我的书法艺术的风骨;雍容儒雅展示了我的书法艺术的风韵;豪情奔放、超然洒脱则透露出我的书法艺术的风神气息。说得再具体一点,我的各类书体在齐鲁书风的体现上又都有所侧重。像楷书的“雄强宽博、雍容儒雅,书卷含金石,形立而神行”,可以说这是我的齐鲁书风的基石。我写行书和草书不纯,多以“草行书”出现,之所以称为“草行”是因为以草为主,其主要原因为三:一是便于赏书者顺认,二是便于调节气韵,三是解决重复字过多的矛盾。我的草行书“庄严大气,雄媚兼备”,鸿篇巨制多气势磅礴,豪情奔放;书卷手札若行云流水,超然洒脱。

  二、齐鲁书风的来源

  齐鲁书风因齐鲁而得名,所以在分析它的产生与发展时,首先应当看到这是一个书法文化的地域性。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着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戏剧方面,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山西的晋戏、陕西的秦腔、山东梆子、河北评剧等等;音乐方面,如内蒙古的草原牧歌、青藏高原之声、陕北民歌、沂蒙山小调、黄土高坡的西北风,还有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康定情歌、原生态唱法等等;美术方面,如海派、浙派、岭南派、西北画风等等。纵观书法历史长河及书法流派的演变,我们通常说的南帖北碑就带有极为强烈的地域特色。南帖流派以阴柔隽秀名世, (下转第82版)


美术报 特刊 00081 我与齐鲁书风 2011-08-06 2079828 2 2011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