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2版:设计

驳“彼岸论”与“现实论”:
关于手工技艺的当代品格(之一)

  这几年,当我与前辈以及朋友们坐下来讨论些问题时,话头儿往往是从古代、旧日有多么好开始的。我必须承认,甚至在个别一些经过反复修改的篇章中,我也难免多少带着这种可以被数落为“厚古薄今”的情绪。当然,往前看看,好像历朝历代文人们的话题也总是逃逭不了这类毛病,慨叹者有之、迂腐者有之,甚至酸文假醋、指桑骂槐者更是有之。在大伙儿的眼里,那些已经可以进入历史的物事,似乎总是在各种场合都应抬将出来作为标准。琢磨了一下,我愿意称此为“彼岸论”。

  “彼岸”,就是曾经那些所谓的“美好”犹如“天国”一般吸引着我们,不单激励着自己或群体奋力挣脱眼下的种种苦厄,而且是日常操持内巨大的精神支柱。

  如此说,我自然不是在否定其价值。现实中确有太多的不理想与不如意,让你我乐于追忆一些美妙的过往,借此做做心理的纾解。具体到与此篇讨论主题呼应的,关于手工技艺等审美化造作上,那些经了岁月洗礼而保留下来的佳构、神品,往往最易成为典范。以之量度,当代那些毛毛草草的伙计,实在没有费心关注的必要。比如目下,各名胜景点前后售卖的旅游纪念品,绝大多数都是些“速朽”的东西——那可不是彼岸,统统是些今世里惹人心悸的恶鬼。

  但,面对这一切,我却常在想,如果只是一味摈斥,真就能像划水行舟那般,顺利地去到彼岸了?

  仍以旅游区为例。我们毕竟希望借助相应的组织与活动,提供人们一些可靠、可喜的文化生活。成批的就专业眼光看来的劣质货,在每年熙熙攘攘的节庆时分,却又有着大量的游客真心愿意购买。庙会、花市之上,如若采访些花了钱的主顾,他们会告诉你,几十元的小玩意儿,即不浪费银两,也不图高深的教益,更不求玄妙的享受,简单得个乐子就成,谁还真要去批判它们什么?

  事实上,这朴素的现实表达,恰恰是“彼岸论”立足的一个前提条件。正因为没有所谓足够好的当下,彼岸论者便撺掇我们向过去看,向曾经看:旧日的种种奇绝,现在都快没了着落了,所以尽力从过去的一切汲取养分吧,那才是解决困窘的不二法门。

  相形之下,还有一类不得不提的调调,就是“现实论”。如果说,彼岸论的观点更多是从“彼岸”来的人,或者是向“彼岸”眺望过的人爱说的话,例如是些真正的知识精英,是些曾从“更高级”的国度和物质、精神世界回来逛逛的人的口头禅,那么“现实论”便是基于广大民众心中陡然生起的无奈感叹,继而还能映衬出某些伪精英、伪“代言者”的“真性情”。

  从普罗心境的角度说,“现实论”是“图个乐”式的勇敢地直面生活——谁叫咱盘缠挣得不够都得紧着花;谁叫我辈不是精英,没尝过天国的鲜儿,那么也就只好憧憬着人间的“小福贵”了……但,倘若从“伪精英”的侧面观察,所谓“现实”不过是这类人用自己设计出来的“彼岸”行诈的幌子。他们刻意将社会和大众“愚昧化”、“妖魔化”,先抑后扬地说,这里有多少“空白”、那里有几些“问题”,继而再从容不迫地,任由自己那丁点儿可笑且粗鄙的“成果”、“产品”填了那个缺,补了这个漏,并吆喝所谓彻底解决了等等、等等的“问题”。

  于是,我总觉得,“彼岸论”的拥护者还算是君子,而“现实论”的辩手,则离矫情和虚伪又不甚远了。

  何以言之?

  先看“伪精英”。这几年,热衷研究、批评的人多了,一些并没有什么价值的手工艺和一批被定名为“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什物,在某些全无法度,蹩脚甚至荒唐的材料配合下,层出不穷地涌现。正如我早在五六年前便明确述及的,面对时下的手工生产、手工技艺,如果不学会主动放弃一些需要淘汰的,那么在所谓“申报”的时候将处于一种决堤和泛滥的局面。而这样的“滥情”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背景,即我们一批所谓“职责所在”的“精英”,往好了说是从恢复社会完善和固有价值观的层面使劲儿,但不客气地说,是为自己那一点点不死心的荒唐利禄在打拼。

  他们把所谓手艺抬举出来,但真正呈现之时,却仍将之当成小孩儿的围观,像“莲花落”卖艺那般处理。如此以往,匠人们在这样一个时代,到底还能捡拾起多少自尊,手艺造物的美好又能得到多少所谓的保留与传承?


美术报 设计 00062 驳“彼岸论”与“现实论”:
关于手工技艺的当代品格(之一)
2011-08-06 2094687 2 2011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