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5版:评论

市场化使版画被边缘化

  近10年来,许多中青年版画家在原有版画艺术语言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版画语言日益多样,但总体来看却并未真正走入市场。国内艺术品市场进行得如火如荼,艺术品在商品化的同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尽管如此,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所能见到的版画作品却寥寥无几,也很少有画廊会专门经营版画。拍卖会上偶尔出现的版画作品也大都是有特定历史意义的题材,自由开放的版画创作局面远未形成。一幅高质量的版画作品价格在三五万元是常态,能上十万元已属天价,版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被有意无意地被边缘化。

  “深圳观澜版画是全国唯一市场化走得比较好的,但总体从市场价位上来说还是低的,甚至不如连环画和水彩画。”作家、画家王川对记者说,“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欣赏习惯问题,版画本身的硬线条与黑白基调在艺术表达上不像其他画种那样直接和丰富,与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不很协调;再一个就是国内对版画的宣传和理论研究不够,版画在国内艺术市场中缺乏引导和经营。另外,版画本身复杂的制作工艺也让很多艺术家感到头痛,因为工艺复杂,所以对于版画来说超过60厘米已经是巨作了。”除此之外,版画的制作周期也是漫长的,通常“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三四个月才能制作一张,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刻苦去做。

  目前除了在学校或美术机构工作的艺术家能够以版画作为职业,一直坚持在做版画的并不多。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能够完全以版画谋生的艺术家非常少见。作品市场不好,直接影响到版画创作者的生存处境,因此,一些版画家也在艺术与市场之间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出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陆放在保留木刻版画刀味与木味的基础上,采用色彩变化来丰富画面,用水印木刻来表现西湖景色,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认可。除此之外,他也喜欢做藏书票,他认为水印木刻是版画中的“国粹”,应该大力普及和宣传。除了参加展览,陆放许多版画和戏曲脸谱藏书票,得到国际友人的收藏,作为礼品用于交换。最近一系列表现西湖风景名胜的水印版画用于邮票发行,“只有将艺术融入生活,大家才会逐渐认识和了解,”他表示愿意将版画做成照片用于旅游签名和酒标、烟标等各色各样的衍生品,用于版画普及和传播。

  当理想遭遇现实,这其中便有很多无奈。如今版画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选择转行画国画、油画,因为大众比较容易接受,市场也好;有些会选择开画室、带学生等方式一边维持生活一边继续创作;还有一大部分会彻底转到当今热门的动漫、设计等领域。如今很多活跃在当代艺术圈中的名家就是出身于版画专业,比如方力钧、邱志杰,杨劲松等等,中国美院版画系教授张远帆认为这与版画系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关联,“版画不是单一的画种,它是一种制作方式的名称,包括了很多材料处理的方式和造型手法,我们平时对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多;第二,版画是门高度概括、简练的艺术,构图上有较高要求,要进行大量的概括处理,版画创作时很少用写生,基本上是自己编画面,这些都是版画教学中必须有的部分,也是整个造型艺术专业通用的知识,学好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后转一个画种或者换一种工具材料都是很方便的。”


美术报 评论 00055 市场化使版画被边缘化 2011-09-17 美术报2011-09-1700013 2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