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画家

文章导航

兴学育材 通经致用

■唐辉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教育典籍及行为示范如高山仰止,蔚然成叹。从古至今民族教育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变化与发展。从上古时期的夏商时代即有了“明人伦”的“大学”;西周时代由周王室设立了学校“辟雍”;春秋战国时代有“稷下学宫”,它既是学术交流的场所,又是提倡变法的论坛;西汉有“太学”;晋代有“国子学”;唐代有“六学二馆”等等,一直到近现代的“京师同文馆”及真正的近代大学教育体系,这些都足以说明每个时代对教育的重视。《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论述就说明了教育与立国立民之本的相互关系,从而才能达到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哲学理念即“合和”文化。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也保持着独特而先进的民族文化立场。

  中国绘画系寄托于民族文化精神,历经百代而不衰,自有其发展成教之规律。黄宾虹讲“历世久远,衣钵相承,矩步绳趋,墨守家法,古今名流赖以勿替,直接薪传,全凭口授而已。”道出了中国画的教学传统。近代我国参照西方教育的科学体系,把美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使它更加具有条理性、学理性和科学性,这实为美术教育的一大进步与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单纯的学校式教育体系难以满足社会的个性需求,“为教育而教育”的体制也难以真正培养出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艺术人才。而社会化办学的一些方式就弥补了当代教育中的一些缺憾。荣宝斋画院及当代某些艺术机构所办的名家研修班就是极具教育特色的办学方式之一。

  西汉的董仲舒提出“兴学育材”的教育理念,其方式有二种,第一是“兴太学”,即“国立”教育;第二是“立精舍”,其实就是办“私学”。“私学”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盛行了2000余年,它更适合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平台,更符合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里仁为美”、“因材施教”等等人文教育主张,这种教育方式在当代社会也是极具引导性及前瞻性的。而荣宝斋画院所办的“名家研修班”就有其传统的教学特点。荣宝斋是历经300余年的文化老字号,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镇,历史赋予了它无形的文化责任,荣宝斋画院以弘扬传统文化,力争创新发展为自己的文化理想,想方设法为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几年我们把学术研究和兴办教育放在同一平台之上,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画院先后聘请了一些社会上的知名画家及学者来院开办了“名家研修班”,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培养了一大批立志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经过名师的悉心教诲,学员在人品、艺品及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来院学习的学员应该说在今后的一生当中都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自建院以来,我们先后开设了方增先、冯远、刘大为、宋雨桂、李少文、梅墨生、程大利、郭石夫、范扬、唐辉、老圃、毕建勋、张旭光、霍春阳、郑百重等名家工作室,他们的开办标志着荣宝斋画院在办学理念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达到了一个深化的过程,这种不断的积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及研究必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对荣宝斋自身的文化传统起到保护及促进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文化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天人合一”、“合和共生”的文化理念必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大的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必将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中国的教育体系也会朝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文化艺术人才。荣宝斋画院愿和广大美术界的朋友们一起来共同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


美术报 画家 00015 兴学育材 通经致用 2011-09-17 2146057 2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