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9版:篆刻

文章导航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叶国祥

  2001年有幸再为季羡林先生治印一组,那是为了庆贺季老九秩之喜,其中一枚的印文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思忖着,这是站在人生哲理高度上的轮回之言,表达对世事顺之观之旷达襟怀。

  后来南京的范秀华女士为我寄来了一大包书籍,其中有《集成十年——纪念<东方文化集成>十周年专辑》,翻检以后,心中暗暗地讥讽自己,当初自以为聪明,其实还是个井底之蛙。

  季老认为,文化一旦产生,立即向外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据季老分析纷纭复杂的文化,根据其共同之点,可分为4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的欧美文化体系,后者为西方文化体系。既然同为文化,就有共同处,但不同处亦颇显著,究其根源,季老认为就在于思维方式之不同,东方重综合,西方主分析,综合出技术,分析出理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有识之士评说:“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希腊人仅懂得理论,唯有中国人才拥有技术。”工业革命以后,欧美人技术上来了,自视为天之骄子,似乎睁开了两三只眼睛。但他们完全忘记了历史,忽视了当前的危机。而中国呢,在长时期内,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缘故,似乎把两只眼睛闭上了。初则骄傲自大,如清初诸帝那样,继则震惊于西方的船坚炮利,昏昏然拜倒在西方的裙裾下,一直到了今天,微有苏醒之意,正在奋发图强中,鉴于历史事实,季老得出了一个结论:上下一千年,纵横十万里,东西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鲁迅主张的“拿来主义”,至今没过时,但为了全体人类的未来,现在季老提倡“送出主义”。因为,西方文化对大自然穷追不舍,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于是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新疾病丛生、淡水资源匮乏等等弊端产生了。东方文化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天人合一”,张载的《西铭》中有最精辟的表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印度哲学中的“梵我一如”也表达了同一思想。季老在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过一篇短话,题目叫做“只有东方文化能够拯救人类”。为了送出东方文化的精髓,季老直至生命的最后仍拳拳于《东方文化集成》的编辑与出版。目前此书已出60余种,近80册。

  世事倏忽,文化永存。季老站在历史的大视角,审视了东西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提出了并实践了“送出”去的大文化责任,让我辈唯余叹服。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考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思考。如果以此话语,来化解生活中碰到的不如意的事,那么也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结果,只不过层次有所不同罢了。

  我作此印,态度谨慎。方形章料取圆形,只在隐意轮回,以求形意相符。


美术报 篆刻 00069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2011-09-17 2138312 2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