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7版:评论

冷静中的不乏激情

观刘一闻先生书法

  偶购得《巨匠之门》杂志一本,徐徐翻来颇感新颖。品阅刘一闻先生书作,其人其艺不免心生感慨。

  放眼全国书坛,能在众多作品中,一眼就能辩认出作者的,至少可以说明几层意思:一是作者有极其强烈的个人面目(造型能力和颇具代表性的笔墨语言),二是超乎寻常的技巧,三是已经具备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具备这些也是作品值得关注的最最起码的要件。

  当今艺坛,书画印真正“三绝”者鲜见,而三者又高度统一,尚能并驾齐驱者,更是凤毛麟角。我对活跃在当今的以篆刻名世的书法家情有独钟,如王镛、石开、刘一闻等。

  海上刘一闻,署款常为海曲刘一闻,山东日照古属琅邪郡海曲县,刘一闻山东日照人,当代书法篆刻家。北有石开、王镛,南有韩天衡、刘一闻,篆刻极一时盛名,善画,书法尤开风气。

  观刘一闻先生的书法,书风典雅秀逸,节奏自然流畅,格调清通简要。上大下小倒梯形的结构,使结字突显灵动。“刘氏结构”,戛戛独造。其点画顾盼生动,亦刀亦笔,刀笔相融,巧拙相生,外柔内刚,篆刻手段尽显。而画家的墨法也始终滋养着刘一闻书法的更一番意境,笔墨融洽,法备而气至矣,淡墨简笔所幻化出的也正是难能可贵之处。

  他的作品多乘兴使然,绝少雕琢痕迹,是简约的,安静的,干净的,却也夺人眼球,摄人心魄。简约而不简单的是其笔法,安静的是其格调,干净的则是其精神了。冷静中不乏激情,这便是刘一闻书法的高明之处。高度自由的创作状态下,往往能出现经典之作。这当然首先取决于作者本身的审美、学识和修养。其实对传统书法经典的取法与借鉴的高下,已经决定了其作品的雅俗了,眼光决定一切。唯此,其艺术实践才显得有真实意义。当书家们还在高谈笔法的难易,书风的寻亲问祖时,从刘先生笔底流出的那股自然、清纯、典雅之风,那种豪华落尽后的真纯,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欣赏其大作又如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当然是一般书家难以进入的深境了。有此心迹,有关研究弘一法师的论文等才能写得如此准切。他的书法总能让人联想起一切之原生态,可贵在真,难得在纯!在此,来谈刘一闻先生书法的话,撇捺横竖,只能人云亦云,不知所云了。

  收藏界一谈到刘一闻先生的书法,都会説他的对联是一绝,是事实,但亦非绝对,对联只不过是刘先生的一个经典而已,其条幅、斗方、扇面、手卷等,无一不精妙绝伦,题材中诗诗歌赋、考据、序跋又何尝不让人叫绝。画上题款往往最能显示作者字画印文的全面修养,他写竹时那上面的长题,那种字画印文的相融、相知、相亲,似再无俗笔可续写了。刘先生在这上面手段的高明是令人叹服的,我想没有真切欣赏过他画作的朋友是万不能有些体会的。

  刘一闻先生的外公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王献唐先生,家学渊源自然能厚其学养之根。供职于上海博物馆,作为研究员,又使其开阔视野、精进学问。而早年海上云集之各路前辈名家国手,如谢稚柳、唐云、方介堪、方去疾、来楚生、钱君匋等等均是大师级的人物,各具手腕,各擅其道,还有和青岛籍篆刻家苏白先生的师生情谊,更让人动容不已。在这样氛围里,刘先生能得以亲近,受以熏陶,使其扎实根本、融会贯通、众长博采。厚吸取、善取舍,终于立定面目,巍然一家,无论书画印终究使其出手不凡,试问几人能有其所幸,故其大才不能不成也。可叹大师们已经远去,如今书坛芸芸众生,已再无此机缘巧合了。

  刘一闻先生独特的书风,并非是通俗流行书风,故非一般大众都能欣赏,刘一闻先生在这点上是清醒的,眼光必定决定高度,绝不迎合别人的口味,他始终坚守着自己对书法艺术最纯粹、最朴素的理解,他的“一意孤行”的单纯,终究会成就他充分体现个人思想境界的书法艺术,在这一点上一定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好在此道不孤,已有越来越多的识者,正在慢慢品读着刘一闻先生。


美术报 评论 00067 冷静中的不乏激情 2011-10-29 2174093 2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