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篆刻

文章导航

杭州印海钩沉

□林乾良

  19.孔云白

  余之第一本印著,为1993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梓行之《方寸万千》。方寸之中,存万千变化也。虽无印字,识者一目了然知是篆刻之书。

  民国之时,有一册线装本之启蒙书,名叫《篆刻入门》,影响极大,写得也很好。建国初我在岳王路书摊淘宝时曾经买到过一册。60多年来,一直随我迁移在浙、闽、苏诸地至今视同珍宝。改革开放后,该书曾重版过,依然很受欢迎。但作者署名孔云白,许多人至今不知道他是谁。在马国权《近代印人传》与孙洵《民国篆刻艺术》中,也未见其踪迹。

  在浙江省图书馆有位版本学家刘慎,字慎旃。此公极为渊雅,金石书画、诗词、鉴赏全能。文革初期时我住在武林新村,距他家不过“一鸡飞之舍”,所以经常去谈艺为乐。一日,当我问到孔云白时,他微笑不言,并要我帮他抬箱子。在底层纸箱中,他寻出一方印给我看:印面“刘慎”,是用今日所认知极标准之秦印格式创作。白文,“日”字格,印文纯以小篆刻成。其势略带圆柔,与汉印之平方正直截然不同。

  四行边款:“辛未九月,慎旃吾兄命仿秦玺文,云白孔怀”。刘老和我常交流藏品,后来此印即归寒斋所有,令我激奋数日。据云:孔氏係他在上海美专学习时之同学,係孔子后裔,谱名祥宗。生于绍兴,常住杭州,彼时孔氏即因爱好印学而少作画,曾被校长刘海粟批评过,其实,孔氏书画不错,尤工山水。

  20.钟久安

  余于1968年拜在韩师登安门下。其时,余住武林新村,韩师住武林路步行十来分钟,自行车瞬息可达,故时常趋谒。一日,容膝楼上已有一老者在座,韩师称他娘舅。此君诚挚地拉着余手笑称:“我叫钟久安,也是韩先生的弟子,我们师兄弟以后多亲近。”从此,开始了杭城印迷长达40多年的交往。

  《印迷丛书》于1999年由西泠印社出版后,印迷林乾良之名渐为海外艺术界所知。但钟久安我对他非常佩服,认为他是未冠名之印迷。首先,从身世上说其父钟毓龙是杭垣富商高怡泰绸布商老板之婿。因而名震杭垣之三大金石名家高氏昆仲都是钟久安之亲舅父。老二高野侯与老六高络园都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中之佼佼者,老大高存道虽也参加印社活动,不知何故未入社。高氏后人,如高迥、高玺等均能印,社中诸耆宿与钟毓龙相知者不胜枚举:王福庵是他早岁在钱塘学堂之同事,武钟临是其学生,韩师登安则称他太姻丈。当然以上诸公之书画、篆刻他拥有极多。

  钟久安之印迷,亮点在于集印。他最伟大之创举是在文革中曾请当时在世的近百位篆刻家刻《农民革命印谱》,印数共400多方。此外,还有《定安中学校史印存》、《钟氏印存》、《天籁印谱》、《无双印谱》、《民族印谱》等。以一人之力,集腋成裘,难度太大了,印迷自愧不如。

  久安兄92岁时曾为我刻过一方“茶寿百零八”,非常难得,今发表于此。边款自称“樗叟”当是刚取未久,特此标明。

  21.高玺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中,有位治印、藏印名家高络园。在名震艺坛的杭州高氏三昆仲中,排行第六。杭音“六”与“络”相同,因之而名。三昆仲均多收藏,而以高野侯的藏梅(斋称梅王阁)与高络园的藏印最为知名。当年《丁丑劫余印谱》四家中,络老所占的比重甚大。

  络老的女儿高玺,不但能印而且气势磅礴,毫无脂粉气。稍假以年,当可称为突出非凡的女篆刻家。可惜天妒英才,早早夭折了。今从所刻明人高日华诗句:“茶熟香温”可见一斑。此印如混在西泠八家之中,或被指为是陈曼生之佳作。边款8字:“似蓝女史仿曼生法”。

  在高络园所编《乐只室印谱》中,收有12方高玺作品,以“茶熟香温”为最妙。书末附有小传:“高玺字似蓝,仁和人,时敷次女。中华民国庚辰卒,年二十六。”  (未完待续)


美术报 篆刻 00032 杭州印海钩沉 2012-03-10 2348455 2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