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书法周刊

笔尖上的书法

首届全国帖学名家学术邀请展

  “和全世界一样,汉字也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这是因为人类的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味道,就是甜,而这种味道往往来源于同一种物质——糖。”这是一段当前火爆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中国人还有另外一种本事,即使用毛笔书写,笔尖上产生一种艺术,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

  美食五味调和,百味滋生。书法的味道在书法人看来比之美食有过之而无不及。甲骨文有甲骨文的味道,金文有金文的味道,简帛书有简帛书的味道,汉碑有汉碑的味道,敦煌残经有敦煌残经的味道,魏晋书法有魏晋书法的味道……只要是好的书法,什么味道都没关系,也正因为这样,现在的书法对味道的追求已经到了偏食的程度,以至于出现有味道却算不上好书法的现象。5月28日,由晋中市紫云轩策划并出资举办的,以民间方式介入的“首届全国帖学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山西晋中市紫云轩精彩亮相。姜澄清、刘恒、石跃峰、朱以撒、姜寿田、胡传海、张锡良、陈硕、刘鸿田、毛万宝、刘京闻、张东明、徐强、何开鑫、朱中原、刘照剑、黄俊俭、籍宏伟等策展人、学术主持、受邀作者、专业媒体代表等出席。

  在碑帖概念尚未划分之前,中国书法相当长的繁荣和发展均依赖帖学书法纵横贯通, 书法正宗主流的位置延续千年,对帖学书法创作进行学术梳理基本上可以大致掌握中国书法的关键脉络,对此,当代新帖学的最早提出者姜寿田认为有必要把当代新帖学创作摆在历史的高度加以一视同仁的研究。以本次展览为例,由于避免了“好拼好色”的常见展览病,使得作品黑白至上地朴素无华,就像烹调不放味精,纯以高汤吊味,至味至鲜。然而放大到更广大的创作队伍层面,书法的本真创作仍未容乐观,“创作体”、“展览体”一时难以完全和书家的本然创作剥离开来,那种古人、前人的书法生命状态、书法人文气息极少流露笔尖,技术至上、技术优先的“匠心”每占上风。如何与自以为得“技”的书法家言道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有的“技师”甚至认为书法艺术的艺术性就体现在书写上便是至高无上了,所以,眼下风行的千篇一律的某某书风、某某时风,其实与这种观念的作祟脱不了干系。技术书家与艺术书家的分野是他们的观念造成的,观念一旦形成要改变会相当不易,而错误的观念会贻害许多书法从事者,或局部失控。书法的实际情景,如果不再三强调书法与人、书法与社会、书法与文化、书法与精神等关系,书法即使繁荣了,也是虚假繁荣,经不起时间拷问。

  笔尖上的书法,浓缩了中国人的智慧、情感、信仰。衣帽取人,国外常有,书法取人,“国货”流传。书法的田野广袤无垠,书法家往往既是播种者又是收获者,书法家的幸与不幸有时区分在有些书家播种多收获少,有些书法家收获多播种少。时代可以选择书法家,书法家却不可以选择时代。多元主唱的今日,帖学书法的咏叹调里聆听到碑学书法的和声应该欣然接受,时尚的帖学一定要有时尚的基因,否则陈陈相因,书法渐渐乏味不好玩了。赵之谦当年写信给朋友说不要与何绍基谈书法,同样是碑派将帅,他们都玩不在一起,谁还能玩在一起?艺术创作、书法创作大家各玩各的,千万不要说我的东西比你好,千万不要不可一世,谁都不知道百年之后的我在哪里?你又在哪里?好好书写,保持好宁静淡泊之心,书法的化境说不定哪一天悄悄靠近身边了,放眼一望,云淡风清。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22 笔尖上的书法 2012-06-02 2464325 2 2012年06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