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艺苑

文章导航

恋“红”漏“白”书华章

——记著名书画家、茶人李茂荣

  两年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外交流书画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州)中国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茂荣,应邀赴浙江省上虞市举办个人书画展。在展览上观其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艺术,尤其是他那微楷“绝活”,我觉得这一个个、一排排微楷,全然成了美丽抒情、富有张力和弹性的音乐,使我的心弦被一根根拨动。

  李茂荣平生最爱读《红楼梦》,曾遍访京华名师大学,先后广泛收集、博览各种版本和红学研究文献资料。于是,当其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事件演绎、宫廷境况、市井习俗、饮食医补、读书鉴赏、园林谐趣等烂熟于胸时,他渐渐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依托这部伟大的世界名著,站在200多年来无数位红学大家的肩膀上,以个人的学力和心力,凭借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用书画诗印等手段,再现这场波澜起伏、刻骨铭心的时代挽歌。就这样,在经过10多年的资料收集、整理、遴选等准备工作后,他于1991年中秋开始动笔。

  然而,终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中的艰难苦涩,诚非旁人所能体味。是啊,这些卷本是李茂荣呕心沥血16年、写秃精楷毛笔140余杆,以非凡的磨穿铁砚之志完成的旷世杰作。他不仅用蝇头小楷精心书写了100余万字的《红楼梦》全书120回,而且还在潜心阅读《红楼梦》各种版本,反复揣摩《红楼梦》人物性格基础上,独具匠心地用工笔线描130个红楼人物绣像,并以花木、山石、台榭等物联系之,以此加强绣像绵绵不断的整体效应。同时,他还为每个红楼人物绣像赋诗(词)一首(阕),再写上简略的“红楼本纪”短语,另加刻1—2方人物名、号印章。《红楼梦艺术大观园》共12卷,每卷28米,计320米,可谓煌煌巨作。

  想一想吧,为了赢得一个安静的时空,每每凌晨4时到5时起身,洗漱后伏案创作2个多小时;晚上用完晚餐后,关闭通讯工具,闭门谢客,开始创作,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呵!而专注于如此微楷,不得有误,一气呵成,且从首到尾不紧不松、不大不小,恰到好处,又需要多少的功力呀!我知道,从事这样的创作,年轻人少有这样的功底,而年龄大的往往沉不下心,且身体也难承受。因为写字时,需要屏住呼吸,眼睛凑得很近,颇费眼神。几行写下来,往往手腕发酸,头昏眼花。说到身体,李茂荣告诉我,他年逾67岁,至今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除了自己注意适当的运动外,全靠了夫人富乃仁的悉心照顾,因为她是一位保健医生。写字作画,最易受损的是眼睛,为此,夫人替他准备了40多瓶特别配制的眼药水,从而令他的眼睛不致受到损害,从而得以攻坚克难。他告诉我:“书房是孤独的岛屿,是壮美的山野。书房有一股书香味,在这种环境中写书法,好似在大地上劳作,闻到泥土的清香。我喜欢书房。”凡去过李茂荣家的人,都能从他的书房地板上发现4个深深凹坑。这是他坚守书桌的见证,这是他修成“正果”的见证!而其闲章自谓“梦痴”、“诗侣”、“书匠”、“画奴”、“茶罐”、“印徒”,更是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他对书画诗印艺术的酷爱和追求。

  不能不说的是,在百万字的抄卷过程中,即便万分专心,有时也难免出现个别文字的笔误。好在所用的云母熟纸不渗墨,可用极细腻的金刚砂皮加工,经轻轻擦磨,然后用特制的橡皮稍稍擦拭,重新书写,纸上可丝毫不留痕迹。当然,在李茂荣,这自是唯此一次、下不为例的。用精楷抄卷,确乎是对作者毅力、体力的考验。他对我说:“精楷抄卷,其实是一种气功书法,要求龟息、淡定,心无旁骛、宁静致远,自己身体从中得益匪浅。”

  令李茂荣难以忘怀的是,伴随着自己的创作,时时处处发生着诸多值得回味的故事。比如,篆刻诗词书法卷的创作。长卷中,他费时3年,篆刻了《红楼梦》、《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各个书名、诗词、警句和红楼人物印章计180余方。其中大的有5—6斤,小的只有筷头大小。其材质遴选也是颇费周折。有一次,在文博商店,他突然发现一方异形昌化石印材,其天然纹理活脱脱一幅女娲补天图,左下方还有一块剩下的顽石。他不禁一阵狂喜:这不正是《红楼梦》中“石上偈”说的“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的顽石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此时此刻,他竭力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耐心地与印章店主论价、砍价,最后竟以十分合算的价格购得。当这方印材被加工而精心镌刻上“石上偈”诗文以后,终令其脱颖而出,一跃成为180余方篆刻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妙品。

  站在这一幅幅长卷前,震撼的心灵恍若被《红楼梦》中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场景所裹拥。而李茂荣其书其画其诗其印,不仅成为我们登堂入室的阶梯,令我们从中悟理悟道,而且亦成了为《红楼梦》增姿添彩的一部分而令我们心旌摇曳、叹为观止。是啊,在李茂荣手指的细心雕琢下,《红楼梦》已然塑造为一座流动的雕塑,成为历史记忆里灿烂的光芒。爱恨情仇、明争暗斗、趋炎附势、世态炎凉,通过其书其画其诗其印唤起了穿透时空的共鸣,让人们寻觅到来自久远岁月中的回声。


美术报 艺苑 00018 恋“红”漏“白”书华章 2012-06-23 2601271 2 2012年06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