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美育

从西湖到左岸

  成立于1648年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L'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是意大利之外欧洲大陆建立的第一所美术学院,也成为引领十七世纪艺术风潮的标志事件。300多年后的今天,巴黎美院仍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四大美院之一,在中国艺术界也影响深远,徐悲鸿、林风眠等老一辈画家就曾求学于此。童子何知,躬逢胜饯,2012年秋天,作为中国美院特派的国际交换生,我们踏上了一个学期的异国求学路,那里,向往已久的巴黎美院正敞开古老的怀抱,迎接新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

  巴黎美院坐落在著名的拉丁区,校园不大,连校门也不显眼。但是一旦进入,斑驳的红色砖墙,庄严的天顶画,长廊边的半身雕像,让人立即确信自己正身处古老而神圣的艺术殿堂。每年1月和10月,巴黎美院都将迎来一至三周忙碌的开学选课季。这里的选课制度以艺术实践工作室(Artistic Practice Department/Studios)为中心展开。学生必须首先选定工作室,才能展开后续一系列的课程选择。开学伊始,我们便立即加入了选课大军。与各国学生一道,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展现自己,争取进入心仪的工作室。大家有的背着自己的雕塑或装置作品,有的捧着一叠叠画稿,有的则把作品集制成精美PPT,随时随地带着笔记本电脑,不错失任何良机。巴黎美院的艺术实践工作室共有27个,均由著名艺术家主持。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坊形式,学生们在导师的直接带领下进行练习、实验、创作、讨论、交流、批评等活动。校方则会提供各种渠道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每位艺术家的工作室,例如学校为我们这批国际交流生安排了绘画部、造型部和数码技术部的系主任见面会,学生按各自兴趣大致划为三组,一一向系主任出示自己的简历和作品集。之后,我们便参照他们的建议确定专业和工作室的选择方向,与有意向的艺术家约定见面时间,再进行新一轮的自我推销。一般而言,学校鼓励每个学生面见3位以上艺术家,以确保学生在选课前对即将进入的学习环境有较为全面的信息认识。从导师在你的选课表上签名认可的那刻开始,就代表你在巴黎美院已经有所“归宿”。在校园里遇见新朋友,互相问候的第一句通常是“你是哪个工作室的?”因此当我们最终确定各自的工作室后,似乎刚刚结束了一场战役——展现自我,推荐自我,说服对方,获得认可——这是国内学习从未有过的崭新体验。

  除了跟随艺术家进入工作室学习,学生还必须遵循学分制选择其他课程。学校在第一周为我们安排了好几场宣讲会,每个系的系主任都来到现场介绍本系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主要院系部门如下:

  造型技法部(Technical Skills Department)像一个大型车间,教学场地在巴黎北部St. Ouen工厂内,主要负责人为Patrice Alexandre与Fabrice Vannier教授,开设湿壁画、木雕、锻造、复合材料、陶艺、马赛克等课程。

  绘画部(Drawing Section)由Philippe Comar教授负责,主要针对绘画技法训练,设有初级绘画、高级绘画、人体写生等课。

  版画及书籍编印部(Printmaking-Bookmaking Section)由Jean Pierre Tanguy教授负责,开展雕刻画、平板印刷术、丝网印刷术等教学活动。

  数码技术部(Digital Technologies Section)对比之前的传统艺术门类属于新兴部门,Vincent Rioux教授负责,传授各种应用电子数码等高科技产物制作作品的技术。

  语言教学部(Language Department)负责教授学生法语或英语。

  理论研究部(Theorical Study Department)由Alain Bonfand和Didier Semin两位教授主持,课程有人类历史学、电影学、美学、简明艺术史、艺术理论等。

  其中语言课为必修,而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在各部任选一到两门课程。学校建议大家尝试新课程,获得新体验,尽量跨系选课,这正如国内如今提倡的通识教育。作为一校标志,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巴黎美院图书馆。这是法国藏品最丰富的学院图书馆。图书馆一向是我们偏爱的地方,比较而言,国内的大图书馆外形新潮,内部高科技装备齐全,现代化十足;小图书馆设备简陋,破旧潮湿,带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味道——但唯有这里才是最为震撼的。图书馆正对校门,整座建筑层数不多,但异常高大。内部布置并不繁复,进门左右两个长梯分别通往图书馆的二楼,一边是图书阅览室,一边是活动教室。再往里走,是一个露天小广场,四周围着教室和工作室。与国内高校不同,这里的图书馆不仅具备藏书功能,还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我们常常看到其他学生租借小广场或者二楼的活动室开办酒会,甚至是小型舞会。我们的交流时间在秋冬,因此大家进入图书馆都会把外套脱下放在一旁的衣架上,颇有像进入高档餐厅就餐的感觉。室内灯光偏暖,不像国内图书馆打着白炽灯,光线明亮,反而略显昏黄,配着木质书架,以及较高的天花板,更有朝圣之感。书籍归类原则和国内相似,学生虽然无法外借书籍,但可以在室内阅读、摘抄。

  经历了两三个星期的选课大战,漫步了古老庄重的图书馆,下面就要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了。从西湖到左岸,从中国美院到巴黎美院,我们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美术报 美育 00016 从西湖到左岸 2013-05-18 3026598 2 2013年05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