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74版:全国美展专题

金奖的含金量

——历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回顾

  中国画:写意画作多于工笔

  偏重革命军旅题材

  中国画当之无愧是全国美展中的重头戏。写意精神是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几乎所有人都无可争议地认为工笔画在评奖时比写意画更受欢迎时,且让我们来回顾一下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到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金奖情况:在12件国画金奖作品中,写意占到7件(58.3%),工笔只有5件(41.7%)。历史摆在眼前,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应当如何延续和创新?

  再按内容来细分的话,人物画9件、山水画3件,花鸟缺席。在经历了多年的努力,花鸟画终于在今年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首次夺得金奖一枚。从地域上看,金奖作品集中于北京(3件)、浙江(3件)、陕西(2件)、上海(1件)、天津(1件),另有2件作品来自解放军。中国画金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是画院。包括合作作品,共有17位金奖作者,之中47%来自画院,有8位;另有3位来自美协,3位来自院校,2位来自解放军,1位来自学会。据记者统计,金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43岁。

  总体而言,中国画创作的题材重复率较高,军事、革命题材占到半数,包括《太行铁壁》、《玫瑰色回忆》、《热血》、《嫩绿青红》、《雪狼突击队》、《抗联组画》。

  3件纯自然的山水国画中,1件偏于传统式山水,1件偏于工笔式小景,1件偏于当代式创新。张明堂、赵益超的《晓色初动》,将豆瓣皴和素描结合,创造了黎明前的“朦胧美”;郑力的《书香门第》以宋人工笔画的形式描绘了富贵悠闲的江南书斋;另一位女性画家刘文洁的《物华》,作品的颜料选择丙烯,将西画中的造型特征融入画面的同时,烘托了水墨画的新的意境,在当时来说备受争议,但专家们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画金奖中唯一一件历史题材,就是谢振瓯的代表作——《大唐伎乐图》,再现了盛唐宫廷演出的奢华和繁复。在这之前,历史画少有人问津。谢振瓯在艺术语言上弱化了线的表现力,多种技法的综合性运用增强了色彩、气氛、光感的效果;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了大节奏、大块面的构成趣味,并拓展了重彩的表现力。

  时事题材也是全国美展创作的另一种选择。如于长江、陈嵘、钱宗飞、吴涛毅合作的《民兵史话长卷》,孙震生的《回信》。

  可以说,近30年来中国画的创作,始终未丢弃的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生活的关注。这是历史留给正统国画创作的关键启示。同时,对于写意中国画来说,艺术家能够持续不断地深入探索,借古鉴今,既继承发扬传统的写意精神,又能体现写意的当代性,实是任重而道远。

  油画:全部为写实画作

  军旅革命题材占半数

  与国画对民族传统的发掘相呼应,全国美展油画创作强调了表现本土题材的重要性。14件油画金奖作品,全部为写实手法、具象风格,有关革命军旅题材的油画作品,同样占半数,再次体现了这一题材的优势。

  詹建俊的《潮》,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画家以涌动着绿潮的原野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信心的青年农民,形神兼备,寓意深远。

  贴近生活,来自基层,有关农民的,往往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忻东旺的《早点》,是他在天津每天路过的早点铺感受到的题材,画家赋予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以强烈的人文关怀。

  加上合作作者,历届全国美展油画领域共产生16位金奖作者,其中56%来自院校,有9位;此外,3位来自画院,4位来自解放军。他们获奖时的平均年龄为40岁,足见中青年的主力地位,当然也有年纪最小的——第六届油画金奖作者汪建伟,年仅26岁。从地域上看,历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的选送省份相对平均,除了解放军4位,北京2位,浙江、吉林、上海、辽宁、河南、湖北、广东、新疆各1位。

  版画:逐渐丧失领先地位

  中国当代版画创作曾经几度辉煌,从新兴木刻运动,到版画艺术群体林立,使得中国版画一度在美术界独占鳌头,成为引领中国美术向前发展的生力军。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版画丧失了领先的位置,逐渐被边缘化,退居于雕塑和水彩之后,成为当代画坛的配角。特别是在第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连续缺失金奖后,使当代版画遭遇了极为尴尬的局面。

  很明显可以看到,版画金奖的地域分布比较全面,西南、东北、中原、华东版图都有涉猎。云南2件,黑龙江、贵州、湖北、浙江各1件。7位金奖获得者的选送单位也比较集中,5位来自院校,2位来自美协。比起中青年占主力的油画,版画领域金奖获得者的队伍相对年轻化,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更有3位在30岁以下。

  雕塑:金奖作品不多却意义重大

  从全国美展雕塑获奖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雕塑界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获奖作品论证了雕塑的多元化,雕塑元老们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一大批中青年雕塑家也已成长起来,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各大美术院校的积极参与,使雕塑作品不但从数量上有所保证,同时更保证了雕塑的艺术品质。

  上海青年雕塑家杨冬白的《饮水的熊》,是一件较好地寓具象于抽象的作品,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金奖。这种过去被认为“小品性”的唯美风格的作品获大奖,标志着这一类雕塑成为在新历史时期被广泛认同的艺术风格。

  1980年代的雕塑形式、材料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中不断有佳作涌现。代表作包括潘鹤的《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曾成钢的《鉴湖三杰》。

  历届美展中,雕塑金奖只存在于第六届、第七届,作品仅3件,金奖获得者都是专业院校受过系统美术教育的艺术家——杨冬白、曾成钢、潘鹤。前两位作者均生于浙江温州,获奖时分别为25岁、29岁。潘鹤来自广东,得奖时已有名气,时为59岁。

  水彩、粉画:抓住时代,创新形式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正是水彩艺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下,画家们抓住了时代脉搏,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如刘昌明的《一个教师的工作台》、卢卫星的《渔村》、陈海宁的《和谐的记忆》等。

  此外,画家们也拓宽了水彩、粉画的传统样式,丰富了表现语言。比如黄增炎的《同心协力》、王绍波的《渔歌》、陆庆龙的《兄弟》。

  第六届以来,全国美展共产生水彩、粉画金奖作品7件,江苏、广东各2件,北京、江西、山东各1件。7位获奖者中,院校单位的选送作者占最大优势,共有6位,另1位作者来自美术馆。在水彩、粉画这一领域,金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40岁。再次验证了“中青年始终是全国美展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

  壁画:发展与困境同行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机场壁画、1984年壁画以独立画种被列入第六届全国美展以来,发展至今,中国壁画已改变了在建筑主体建成后才创作的“补壁”地位的尴尬,逐渐成为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届美展中,共产生6件壁画金奖作品,2件出自北京,另湖北、湖南、陕西、辽宁各1件。壁画因其特性,因其尺幅,皆为合作作品。人数众多的团队则按1位计算。共有10位作者及2个院校团队,即12位作者。之中6位来自院校,2位来自美术院,2位来自画院,美协、电影集团艺术创作中心各1位。

  漆画:以独立画种身份登上美展舞台

  1984年,漆画才以独立画种身份正式登上全国美展的舞台。在全国美展漆画获奖作品方面,福建漆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获奖总数最多、级别最高的省份。6位漆画金奖作者中,4位来自院校,1位来自画院,1位来自工艺美术研究所。

  综合:小画种淡出视野

  全国美展在画种设置上,除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等传统艺术门类,还保留了属于“大众美术”的连环画、年画、插图、漫画、宣传画、招贴画等,力图体现中国美展的民间性与大众性。当然,这些艺术门类早已不再承载早期的宣教使命,而是变为一种博物馆化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连环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度成了压箱底的记忆。但在30年前,它也红极一时,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连环画与油画持平,拿下了4枚金奖。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再夺1枚,两届里共产生了5件金奖作品。其中院校作者占3位,美协、出版社各1位。按地域划分的话,北京2件,江苏1件,湖北1件,西藏1件。

  宣传画,在第十届美展未评出金奖作品,到了第十一届,更取消了这一画种的设置。历届来,共产生4件宣传画金奖作品,2件出自陕西西安美院教师,2件出自浙江嘉兴(1件为合作作品;共3位作者,2位为嘉兴日报社美编,1位为嘉兴印刷厂厂长)。5位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5.6岁。

  年画,与宣传画的境况相同,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未得到金奖,更在第十一届中被取消设置。历届来只产生了3件金奖作品,分布于四川、辽宁、江西三地。第六届美展中,年画金奖作品《敬爱的元帅》8人合作,因此总计有10位作者。从选送单位来看,之中4位来自出版社、3位来自院校、1位来自美协、1位来自群艺馆,另有1位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

  漫画这一画种,仅在第七届收获一枚金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授予的第一块漫画金牌——杨昆原的《大买主》。

  插图在第六届、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表现平平,未夺金奖。第七届、第九届、第十一届中各夺得1件插图金奖作品,2件来自北京,1件来自江苏。从作者选送单位来看,2位来自院校,1位来自画院。

  至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才增设了动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共有2件作品获得金奖,分别是中国美院林超、苏夏的《小红军长征记》,南京艺术学院邵奇的《门神之捉鬼》。平均年龄为各画种中最小,仅27岁。

  美展上的陶艺金奖作品共为2件。来自北京高峰的《故乡情组器之一——涌波》,和一件表现抗击震灾的作品——来自江西孟福伟的《生死时速》。

  设计:起步虽晚,战绩颇丰

  自第九届起,全国美展增设“艺术设计展”,将艺术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展区单列,展示发展成果。艺术设计虽“起步晚”,但“战绩”颇丰。历届的设计金奖作品共14件,与油画画种持平。其中13件来自院校,1件为设计研究院与院校的合作作品。可见,作为艺术性较强的设计力量,主要存在于高等艺术院校之中,社会上的大量设计师对于全国美展的参与热情不高,也足见在组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艺术设计中的分项众多,服装设计、环艺设计、首饰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从地域上可以看出,这些金奖作品主要集中于美术专业院校的所在地,比如北京中央美院、浙江中国美院、广东广州美院及四川美院等。足见院校力量在全国美展设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从数据中得到明显体现:14件设计金奖作品中,北京5件、浙江3件、上海3件、广东2件、四川1件。

  艺术设计在美展中的得奖数额,也表明了国家对于设计的重视程度。近年来,艺术设计迅猛发展,但在理论方面却没有被引起重视,在设计界甚至找不到一个与“美术家协会”同级的具有权威性的“设计家协会”,我们期待未来在这一块的建设与突破。

  注:本文根据多方公开出版物梳理、整合。部分公开数据有矛盾之处,取当时公开出版的权威刊物数据为准,仅供参考。数据归纳若有出入,请读者指正。


美术报 全国美展专题 00074 金奖的含金量 2014-12-13 3722761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