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美术的浙江

  浙江美术源远流长,自史前到近现代,浙江历代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美术篇章。本文将以时间为序,分期简述。从内容来说,将涉及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门类。

  先秦

  浙江最早的美术遗存,见于近年发现的跨湖桥遗址,距今8000年。跨湖桥彩陶和苇编是迄今为止浙江所发现的工艺美术最早的源头。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玉或莹石制成的璜、珠、管等人体装饰品,显示了河姆渡人质朴的原始审美追求。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浙江建筑艺术之源。河姆渡出土的木胎朱漆碗,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漆器,把我国漆器艺术的历史上推了数千年。马家浜文化的罗家角遗址早期文化层中,发现了白陶残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白陶。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及刻纹黑陶、竹编器物等,展示了原始社会末期浙江的物质文化和工艺美术发展水平,大大丰富了浙江新石器时代的美术遗存。

  浙江先秦时期的美术遗存主要在青铜器、印纹陶、原始瓷等工艺领域。西周时期,浙江的青铜冶铸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了地方风格。东周,浙江青铜器达鼎盛,绍兴坡塘出土了17件青铜器,器型之多,工艺之精,堪称浙江青铜器之最。青瓷的出现是东汉时期的重大事件,是浙江在经济、文化史上再次崛起的一个里程碑。

  东吴时期,绘画有较大的发展。浙江出现了第一位有史籍记载的知名画家曹不兴,他擅画人物、佛像,以画龙最妙,名冠一时,是我国佛画之祖。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兴盛的时期。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临流赋诗,以文会友,写下了一篇序文,就是彪炳古今的书林杰作《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

  唐中叶以后,越州(今绍兴)首先成为江南的纺织中心,越州缭绫,图案美丽,织制精巧,妙称江左。杭州生产的柿蒂绫,更是闻名遐迩。唐代越窑瓷器以釉质、造型和刻花装饰取胜。中晚唐,越窑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雍容华贵的大唐气象。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褚遂良,书法强调骨力,具有独创性,对后世影响很大。浙江唐代书法家还有徐浩、贺知章、高闲等人。

  五代时,军阀割据,战争不绝,而两浙地区在吴越国的统治下,采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的国策,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越窑瓷器发展到吴越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吴越国钱王崇佛,在西湖大兴寺院,建造佛塔,雕凿石窟佛像。寺塔之盛,倍于九国,著名的有“钱塘四塔”——六和塔、保俶塔、雷峰塔、白塔。五代末杭州人喻皓是一位建筑家,晚年写成《木经》三卷 ,对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吴越时,雕版印刷已相当发达,出土于雷峰塔的 《陀罗尼经卷》,卷首刻有《礼佛图》,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木刻版画的实物之一。

  宋

  两宋,浙江的经济与文化有很大发展,是值得骄傲的时代。北宋时期,浙江是染织中心之一,杭州的白编绫,婺州的红边贡罗,东阳的花罗,越州的寺绫,睦州的交棱绢等,具有高超的技艺。北宋中期龙泉窑开始创烧,并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青瓷风格。北宋,石窟造像趋于世俗化,充满人间意味。

  赵宋政权南迁,给浙江陶瓷等手工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宋瓷器生产可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南宋官窑器历来为稀世之宝。南宋民窑以龙泉窑最负盛名。龙泉窑于南宋后期烧制出的似粉青、梅子青为代表的精美釉色的瓷器产品,使浙江青瓷再领风骚。

  南宋临安是全国雕版印刷最发达的地方,书铺林立,所印木刻版画质量上乘,印制精美。南宋皇室贵族沉湎于湖山之乐,皇室贵族在西湖周围大兴土木,建造亭台园林,大小园林,不下百数。南宋时,西湖十景已经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是西湖园林建筑的一大成就。

  南宋著名书法家有吴说、陆游、姜夔等人。其中姜夔所作《续书谱》是一部有价值的书法理论专著。南宋在临安重新恢复宫廷画院,代表人物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除四大家之外,南宋浙江画坛上还有许多重要的画家,如萧照、马和之、江参、林椿、李嵩、马麟、赵孟坚、法常、陈琳等,都是彪炳画史的人物。南宋画院存在了100多年,画院的画家们,创作了许多绘画珍品,写下了浙江美术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

  元

  元代浙江嘉兴成为漆器生产的重要地区,漆工名家辈出,雕漆巨匠张成、杨茂,戗金银漆器名匠彭宝君等人,均为嘉兴西塘人。

  杭州凤凰寺,原建于唐,元代重建,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与伊斯兰建筑融合的特色,穹顶下绘有彩画。元代西湖石刻造像艺术集中在灵隐飞来峰一带。

  元代书法总的趋势是沿着继承为主的路子缓慢发展的,书风秀逸苍润,追法两晋。元初书法家历来公认以赵孟頫为书坛主帅。在他的倡导下,宋代以来苏黄米蔡“书札体”独领风骚的局面得到改观,而王羲之秀丽平正、蕴藉沉稳的平和书风得到复兴。元代后期,山野间的文人逸士取代台阁大臣,成为书坛的生力军。

  浙江山清水秀,文人荟萃,又有南宋绘画的底子,成为元代文人画成就最大的地区。首开元代绘画风气的当属赵孟頫。他标榜复古,主张以书法笔墨入画。钱选与赵孟頫等一起被称为“吴兴八俊”。元代的人物道释画已正式退出画坛的牛耳地位,让位给山水画,有所谓“画分十三科而山水为首”的说法。在浙江长于人物画的尚有王振鹏、张渥、王绎等人。在元代,代表文人画主流的是“元四家”。他们以水墨画山水,寄托胸中意趣,以画为乐,崇尚清高。元四家中,除倪云林之外,其余三家,即黄公望、王蒙、吴镇,都生活在浙江。

  明

  明代浙江的手工业在宋元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染织工艺、杭绣、宁式家具、东阳木雕等手工艺产品都享有盛誉。浙江丝绸在具体工艺中有不少创新,形成了地方特色。杭纺以其厚重平挺为特色,杭罗舒爽透气,备受欢迎,杭州的秋罗、绮罗均为当时名产。明崇祯时杭州织的皓纱,团花疏朵,轻薄如纸,轰动江南,名重京师。

  明代浙江陶瓷,仅龙泉青瓷较为著名。以龙泉大梅镇疏田窑青瓷最为出色,早期的“豆绿”和后期的“葱绿”均莹润喜人,器皿造型以大瓶、大盘最有特色。明初皇家在京设立了制造漆器的机构“果园厂”,征召名工张德刚主持其事。张德刚,雕漆名师张成之子。嘉兴人包亮也是一位雕漆名工,宣德时亦召为营缮所副职。因有张、包两位名工主事,所以永乐、 宣德年间的雕漆延续了宋元风格,重露骨轻刻,突出了漆的质感。明末嘉兴西塘人杨明,精通漆艺,于天启五年(1625)为《髹饰录》 逐条加注释,对我国古代漆艺理论和技术实践作出了重要的总结和整理。

  明代,杭州是全国雕版印刷的三大中心之一。万历后,吴兴刻书业异军突起。浙江木刻版画以文学作品插图成就最为突出,出现了不少好的插图作品。如杭州刊本《青楼韵语》插图,浙江仁和人张梦征绘画,迁居杭州的徽派名工黄桂芳、黄一彬、黄端甫刻。刀锋流利,意境绮丽,为明代版画全盛时的代表作之一。

  明代初年,浙江出了一位书法理论家陶宗仪,著有《书史会要》九卷,是我国第一部权威性的书史著作。晚明书法,一反董其昌平淡天真的书风,在浙江以倪元璐为代表。倪元璐,善行草,用笔刚毅劲拔,苍郁质朴,人称其书有“三奇”,为晚明书坛带来了生气。

  流派众多,自成体系是明代绘画的显著特征。明代早期“院体” 与“浙派”绘画一统天下。“浙派”的创始人是戴进,兼容两宋名家之长,号称“院体第一手”。他是一位全才,山水、人物、花鸟皆能,独步当世。明末浙派最后一位影响较大的画家是蓝瑛,擅画山水,有“浙派殿军”之称。蓝瑛及其子孙蓝孟、蓝深和蓝涛等蓝氏家族,亦被称为“武林派”。浙派画家一般都兼长山水、人物,具有扎实的写实能力,他们以雄健的气势在明代各派中别树一帜。

  清

  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江南经济繁荣,浙江手工艺日益发达,品类繁富,形成江南水乡清新、细腻、富丽的艺术风格。清代杭州织造的丝绸雍容华贵,远销海外,《西湖十景全图》代表清代杭州丝织工艺的高水平,闻名天下。

  清代书法举世尚帖,自清中叶以后,因碑学兴起,才使清代书法绝处逢生。乾隆年间,钱塘布衣丁敬,刻意创新,创立了雄健苍古的新风格,开“浙派”印章之先河。继丁敬之后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后人称以上8位印人为“西泠八家”。清光绪三十年,杭州人丁仁、王福庵、吴隐、叶铭等在西湖孤山,创立西泠印社,邀请吴昌硕任社长。

  清代的绘画,流派纷呈,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复古与创新的各种主张不断冲击画坛。清初较有名气的画家有项圣谟、沈铨等。董邦达,山水画取法元人意趣,善用枯笔,与董源、董其昌有“三董”之称。清代后期,浙江绘画又一次复兴崛起,有“海上四任”(任熊、任熏、任颐、任预)、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在全国独领风骚。随着与西方接触的频繁,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 形成了一个职业画家群,他们锐意求进,这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海上画派”。这个画派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浙江人,其中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他在题材上有很大的拓展,画面注重创造和从俗,创立了海派的基调。任颐是“海上四任”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他融会西方外来绘画的新意,打破了晚清画坛暮气沉沉的局面,成为海上画派的主将。

  近现代

  近现代浙江美术异彩纷呈。民国初年,许多青年学子出国留学。带回了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美术形态由古典转为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是这一转变的先驱者,1928年,他亲自主持建立国立西湖艺术院,院长林风眠,教务长林文铮,国画主任教授潘天寿,西画主任教授吴大羽。从此,杭州再次成为美术重镇。除蔡元培之外,另一位先驱者李叔同也开始了他的美术教育实践。李叔同,1913年任浙江第一师范美术教员,他首开人体写生和野外写生课,并成为我国美术教育史上以系统教材开设西洋美术史课程的第一位中国人。追随蔡元培先生,对我国现代美术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林风眠。他在艺术实践中实践了“调合中西艺术”的主张,创造了使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水墨艺术,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培养了刘开渠、李苦禅、李可染、王朝闻、吴冠中、赵无极等一批卓有建树的美术家。浙江近现代中国画坛名家辈出,黄宾虹、潘天寿,还有吴茀之、张书旗、诸乐三、顾坤伯、陆抑非、余任天、陆俨少等。上世纪50年代在浙江出现了以方增先、李震坚、周昌谷为代表的“新浙派人物画”,在全国有广泛影响。

  浙江现代雕塑,开始于20世纪初,一些留洋学子将西方雕塑引进中国。1928年,留学归来的李金发受聘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开始传授西洋雕塑的技法,培养雕塑人才。浙江著名雕塑家有周轻鼎、程曼叔、刘开渠、卢鸿基、萧传玖等。浙江的版画有着优秀的传统,在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倡导新版画运动,浙江出现了“一八艺社”、“野风画会”等木刻团体,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版画家,如郑野夫、张漾兮、张怀江、赵延年、夏子颐等。

  上世纪50年代后,浙江美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画家辈出,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广大美术家意气风发,不断开拓新的艺术领域,使当代浙江美术出现了群星灿烂、风格各异、精品纷呈的大好局面,赢得了世人的瞩目。


美术报 特别报道 00002 美术的浙江 2016-08-27 美术报2016-08-2700069 2 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