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聚焦

张立辰:

花鸟画要按自身规律
发展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很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的重要性在于花鸟画的地位从独立成为学科之后,虽然有所争论,但是在传统的观念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新,所以在整个绘画艺术当中是很惹人注目的一朵奇花。潘天寿先生在1963年明确提出了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这并不是一种保守的观念。这个理论在当时东西文化之争的情况下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中国画能否按照自身规律发展。这个观念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在整个美术界和美术教育中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点也是我一直在忧虑的。

  各个方面的干扰和新思潮不断迭起,整个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对中国画的传统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画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和坚强的,生命力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多种元素的综合,中国画已经走向了它自己的现代,这个现代指的是什么?这个现代因素是什么?如何走进现代?这个认识大家并不完全相同,往往一提起现代就想到西方。西方是西方的现代,中国是中国的现代,这两个概念不要混淆。我们在教学和创作当中所思考的问题都离不开本民族的传统基因,尤其是现代也离不开中西方文化的关系,这也是一个现实。有些人就主张自由发展,好就发展,不好就灭亡,实际上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时代的潮流有的时候是合理的,有的时候是不合理的。

  去年我听到这样一个观点,文化像流水一样,哪里低往哪里流。我说不对,文化不是这样。西方的强势文化向世界一些古老的文明古国流过去了,这是高的东西流向低处吗?不是,不一定以高低而论。我到过埃及,也到过两河流域,也到过巴基斯坦,他们的传统基因现在很少看到,到他们的高等院校里看,原来的古代绘画都不太见到了,这个现象难道也是流水的道理?高处向低处流?我觉得不是。中国文化底蕴太深厚,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式不是阶段性的。中国是积淀式的发展,我们的前人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不断地积累形成现在的文化宝库,所以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艺术的终结》这本书基本还是有道理的,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艺术的终结》不代表世界的艺术,更不代表中国的艺术,主要指西方艺术的架上艺术。而中国画恰恰不同,中国画吸收其他艺术是很正常的,也是理所当然的。西方艺术到了中国,或者中国人到了西方看到西方的东西,自然会考虑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和共性,必然会考虑到东西方艺术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它要往前走所需求的资源。中国文化一方面不拒绝吸收其他,但是主要的生长点还是来自于传统文化的丰富基因。

  诗书画印合流以后,以写意画为代表的花鸟画家标志着中国写意意向体系走向了现代,这点是非常清楚的,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画的发展更说明了这一点。现在从美术教育来说,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承载传统文化发展任务的教育阵地。各大院校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上实施了很多新的举措,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都争取能够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多承载一点传统文化的基因,不要让它转基因。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像浙派人物画就是改造和反改造的结果,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人物都在中国画人物画笔墨的变化和艺术表现方面作探索,这个成果来之不易。中西文化矛盾重重,很不容易走到现代,我们应该珍视这些经验教训,今后走一个更理想的路子,使得中国画健康地发展。


美术报 聚焦 00005 花鸟画要按自身规律
发展
2017-03-18 美术报2017-03-1800029 2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