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情感
3  4  
PDF 版
· 难忘当年同学情
· “批准”通知书
· 父亲烧炭
· 外婆家吃上学饭
· 一件大衣
见深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父亲烧炭
王春富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在离家十里之遥的大山深处烧炭。星期天和寒暑假,我常为父亲送米、送菜,父亲忙时,我还帮他递柴填窑、铲沙埋炭。

  烧炭是一项苦差使,砍八九千斤的木柴条,才能烧出七八百斤的木炭。父亲他们烧制的是一种优质“白炭”,工序复杂又严格,必须经过选柴、填窑、烧火、捞炭、埋沙等六七道工序,而且要面对熊熊窑火,经受住几百度高温的炙烤。因此,一口丈六小炭窑,须配备3位强壮硬汉,互帮互助、轮番作业,否则单枪匹马是烧不成炭的。

  烧炭前夕,父亲总要在山上忙碌三五天,将直硬的优质木柴砍成一米左右的木柴条,然后用一只三角架将柴条背运到窑头,并端端正正地堆放在窑边的空地上,等上一位伙计将烧好的木炭出窑后,就轮到父亲烧炭了。当窑洞的余热尚未退尽时,父亲便头上扎一块旧毛巾,立即钻进灰蒙蒙的窑洞。在伙计们的协助下,六七千斤柴条被齐刷刷地竖立在窑洞里,接下来点火烧炭又开始了。

  烧炭一般夜间进行,熊熊窑火在黑夜的山谷里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伙计们在窑头操作,忙碌着、谈笑着,偏僻的山野里倒也凝聚着一股团结和谐的气氛。

  经过一天一夜的燃烧,当窑洞顶上七个碗口大的小孔中一股股青烟停息了,窑中的炭也可出窑了。“白炭”最讲究的是质量,灭火是整个烧制过程的关键。一不能封窑洞灭火;二不能取水灭火,只能用一支长柄捞钩伸进通红的窑洞,将火红的炭一根根捞出来,一层层地放在窑边的平地上,然后再一层层地盖上沙土,压灭炭火。用沙土灭火制作的炭,色泽黑里透白、干燥坚硬,使用起来火旺、耐燃,故名“白炭”。

  为不使炭遭受融化之损失,父亲和伙计们最苦最紧张的还是在窑红火旺时刻。他们穿上湿漉漉的旧棉衣,半个人站在炽热的窑洞口,面对熊熊窑火,须连续奋战二十几个小时。一窑炭烧制结束,父亲他们浑身也散了架,个个像黑脸判官。然而,此刻的他们,脸上总是荡漾着成功后的喜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