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为建“生活品质之城”
献一计活动
· 我省慈善事业居全国前列
· 古稀何奶奶
民间“种文化”
· 上班是同事 退休做同学
· 八旬老翁长新牙
· 今日导读
· 象山老人好雅兴
包车乘机神州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班是同事 退休做同学
——记省农科院社区老年学校
  年轻在职时是钻研农业科技的同事,退休后却成了同一家老年学校的学员。发生在省农科院社区老年学校那些老专家、老科学家身上的有趣经历,也许在别人身上都较难碰上。

  “我们这里400多名老年学员中,80%以上是省农科院离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容易走到一块儿。”省农科院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平生解释说。

  位于杭州市笕桥镇的这个社区,随着年轻人的出外居住和出国留学,渐渐地这里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这些曾经奋战在农业科研一线的老人们是那样地热爱学习,2004年,一所专门以本社区老人为对象的老年学校应运而生。“当然,如果周围社区的老人前来加盟,我们也热烈欢迎。”学校表示。

  而今,这所拥有电脑、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10多门科目的老年学校,早已成了那些老专家、老科学家们的求学乐园。“年轻时埋首工作,退休了就该发展些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以提高晚年生活品质。”74岁的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吕国梁说。

  充分利用农科院退休老人教育资源,实行社区和农科院联教,资源共享,是这所老年学校兴旺的奥妙之一。近2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活动室,1500平方米的省农科院老年活动中心,外加四季常青的农科院公园和社区小公园,都是老年学校的教育园地。

  在师资问题上,这所老年学校也有其独创的一面:就在农科院老教授、老专家中找。“一方面,他们是主攻不同方向的农技专家,另一方面,他们的个人业余兴趣特长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农科院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些老人不仅文化水平高,思想境界也高,都是免费在‘施教’!”75岁的利卓 曾是研究生物固氮的专家,但他从小喜欢音乐,退休后就在老年学校歌咏班担任了指挥;以前做财务工作的金慧黎,曾是农科院小有名气的“跳舞皇后”,现在她是舞蹈班的技术指导……

  当然,遇到内部师资力量不够的时候,老年学校也会想方设法请来“外援”。比如人人在上的健康保健班,老师们就都是外面请来的相关专家,如浙江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楼宜嘉、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原中央领导保健医生)陈至善、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蔡建华……他们使学员们在老年保健知识学习上获益匪浅。

  记 者 沈爱群

  通讯员 祁金兵 沈燕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上班是同事 退休做同学 2007-4-13 48256F6C00202568482572B1001F215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