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以房养老”为何叫好不叫座

杭州湖滨街道推行“以房养老”一年多,参与老人却不多。专家认为社会普遍接受还需4到7年

  杭州岳王路社区的褚家潮已经76岁,有一个约16平方米的平房孤套。“生活上很多事情都是社区在照顾我,房子就交给社区帮忙处理了,不管是租还是卖都行。”褚家潮说,逢年过节社区工作者都会来送东西,生病了也会照顾自己,有了社区他觉得“老有所依”。“以后走不动的时候,所有事情还是要靠社区啊。”

  为解决像褚家潮这样的“三无老人”的生活和医疗保障,2008年6月开始,湖滨街道尝试推出“以房养老”的新概念,通过“租售退换”四种模式,把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补贴老人的生活、医疗和入住敬老院等费用。

  

  房子交给社区,住进养老院

  租、售、退、还,这四种以房养老的模式,具体说来,就是租房增收养老,将独居有房老人住房出租,租房收入用于老人入住敬老院和日常开支;售房预支养老,将独居老人的成套住房出售,售房收入全部用于老人入住敬老院和日常开支;退房补贴养老,将老人租住的不成套直管公房退还给房管部门,房管部门参照市场价予以补助,供老人入住敬老院;换房差价养老,将地段好的独居老人的直管公房出租,另选地段略差的房屋租赁给老人居住,房屋地段差价用于增加老人日常生活收入。

  79岁的乐晶德现在住在湖滨街道敬老院,敬老院的费用和看病的费用,都由社区来承担。“有些老人的医药费非常昂贵,一天在2000元以上,或者一个月需要三四万元,他们承担不起,就把房子交给我们出租,得到的钱来补贴医药费,不够的社区再出一点。”岳王路社区的裘女士说。

  

  一年多来“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

  据杭州湖滨街道民政科张科长介绍,推行以房养老已经一年多了,可是目前只有4名老人享受到“以房养老”政策,另有5位老人手续正在办理中。

  “政策还在摸索阶段,老人也顾虑很多,目前实行的都是‘租房补贴养老’,而‘退房补贴养老’和‘换房差价养老’无人问津。”张科长说,有些老人的老房子是公房,还没有厨房、卫生间,退房需退给房管部门,要进行评估、回收等,操作困难;还有很多老人在老地方住习惯了,也不愿换住到地段略差的地方去。

  资料显示,湖滨地区是杭州老城区中养老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湖滨街道曾做过一次调查,“三无老人”共有46人,他们不但日常生活有困难,看病住院没有钱,连自己照顾自己都无法办到。街道每年支出五六万元用于照顾老人、支付医疗费用。

  “自‘以房养老’推行以来,还是陆续有电话来咨询的。”裘女士认为,“以房养老”还是有“市场”的。

  

  社会普遍接受需4到7年

  “以房养老的推行会遇到一些难题,但由社区等机构来推行,相对金融保险机构更为现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柴效武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调研中,他发现有20多种“以房养老”的模式可以推行,湖滨街道推出了4种,虽然选择少,但是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以房养老感兴趣的人群通常是:有房子,没养老金,或者养老金太少,又希望晚年生活更有品质的老人;有子女,有房子,但子女经济状况糟糕,或者对有无房子无所谓的老人。

  在对以房养老的研究中,柴效武等人提出了“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的观点,呼吁人们树立“死后的钱财生前用”的理念,确立“财产为人服务,而非人为财产服务”的主张。他认为,以房养老理念的推出,对延续数千年的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将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以房养老还可以和养老基地融合在一起,对扭转大城市日益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对加固已很脆弱的养老保障体系,增加新的取之不竭的养老资源,给出了一个新途径。

  “社会普遍接受以房养老的过程不会太漫长,4到7年就差不多了。”柴效武说。

  

  链接:

  美国“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62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专门的倒按揭公司,然后每月领取生活费。具体数值同房产的价值和该机构对此人的寿命预期相关,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双方要承担中间风险。  

  上海已开展“以房自助养老”试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自己的产权房与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房屋买卖交易,交易完成后,老人可一次性收取房款,房屋将由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再返租给老人,租期由双方约定,租金与市场价等同,老人可按租期年限将租金一次性付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其他费用均由公积金管理中心交付。 

  记者 葛辉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以房养老”为何叫好不叫座 2009-11-13 48256F6C00202568482576650005FE82 2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