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综合

“草根”书法家 宝善桥边秀地书

  虎口握笔,大杆一挥,“胡庆余堂国药号”7个大字顷刻间映入眼帘。一笔一划,苍劲有力,简直和清河坊胡庆余堂的“金字招牌”一模一样。

  每天清晨,94岁的章永传,都要提着他那杆5斤重的毛笔,在宝善桥边,蘸着清水,挥毫泼墨。与其他草根书法家不同,章老更痴情于用拳头大小的笔尖挥毫泼墨,在书法界,这种匾额上的题字,被称为“榜书”。

  与普通宣纸上的小楷相比,榜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头大”。不过,它可远比“小字放大”来得复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考验着书写者的功底。更重要的是,想写出漂亮的榜书,不仅要求书写者掌握楷书,更要融入行书、草书等字体的精髓,少了哪样都不行。因此,不少书法家把榜书视为“不可逾越的巅峰”。

  不过,只有小学文化、握笔不到10年的章老,却敢和这个“最难写的书法”叫板。“在家练小楷,只能让1个人看见;但练成了榜书,却能让1万个人看见!”立志让更多人爱上书法的他,买来钢管,用它制成1杆1米长的大笔。笔尖,则用削尖了的海绵代替。

  尽管“装备”硬了,可要想写出匾额上那些气势磅礴的大字,还得下一番苦功夫。为了寻找模仿对象,章老跑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回春堂参号”、“景阳观”这些知名的老字号,被他混了个脸熟。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清河坊胡庆余堂墙上,那7个厚实浑圆、5米见方的大字上。从此,“胡庆余堂国药号”这7个字,便成了他笔下的常客。

  3年的“榜书”生涯,不仅让章老练得一手好字,更让他摸出了不少经验。“写榜书,首先得考虑结构、打好腹稿。等激情上来,再气运丹田,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厚实、大气的文字,给人以震撼和力量。”   通讯员 孙坚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草根”书法家 宝善桥边秀地书 2010-12-15 nw.D1000FFN_20101215_15-00002 2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