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封面

老年食堂不涨价,他们怎么做到的?

看看这几家食堂如何应对物价上涨

  本报讯(记者 楼嘉卉 通讯员 胡建斌 赵菲)最近一段时间,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老人在老年食堂吃得好吗?连续几天,本报记者在一些地方展开了调查。

  “菜价基本没涨。”在调查中,老年人普遍这样告诉我们。为此,不少老年食堂可是动足了脑筋,想出了许多“省钱”的高招。

  对外开放,利润贴补

  品种繁多的菜色、实惠的价格、络绎不绝的老人。“在这里吃饭,根本没有物价上涨的感觉。”在杭州市翠苑四区老年食堂,70岁的张仁娟笑呵呵地说。

  在不少老人眼里,这家食堂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就算放到全街道,它也有着很高的口碑。

  “老年人喜欢吃得清淡,饭菜要烂,所以菜谱特别有讲究。”食堂扈老板介绍,“通常,我们为老年人准备的是5元/份的套餐,一荤两素一汤,每天都会换花样。”当天的菜单,是黄豆蹄髈、土豆、茄子和紫菜蛋汤。热气腾腾的饭菜被分门别类地装在精致的黑色便当盒中,营养均衡、干净卫生。

  同样的套餐,对外则要7块。扈老板说,3年前,他承包下了这家老年食堂,完全是自负盈亏,所以,除了老年人,食堂也面向社会人士开放。

  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食堂其他菜的价格早就产生了变动,唯独老年人的套餐一直没有涨过价。“从年轻人中赚取的利润,可以适当贴补给老年人嘛。”扈老板微笑着说,社区里的老人,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样。

  荤菜微涨 ,老人支持

  与翠苑四区老年食堂的经营模式不同,位于杭州戒坛寺巷的“女儿家”是完全由天水街道自办的纯公益性老年食堂,只对老年人开放。

  糖排、肉烧蛋、软炸带鱼等荤菜3元,雪菜豆腐、肉沫粉丝、葱油萝卜丝等素菜1元。如此平民的价格,每天都能吸引不少老年人前来就餐。“光是食堂的人工费,街道每年就要拿出10万元进行贴补,而我们每天的收入,基本上都用在了第二天的采购上。”有关负责人坦言,如果说,以前还能保持收支平衡的话,这段时间的物价水平,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不得已,食堂只能开始酝酿涨价。“现在,荤菜一律上调1元,而老年人喜爱的素菜价格则维持不变。”该负责人说,前两天,他们特地在门口贴上了公告征求意见,“原本以为老年人会有情绪,没想到他们特别支持。”

  负责人表示,此次涨价,主要面向普通老人,困难老人将仍然享受“原始”价格。

  蔬菜自种,自给自足

  最近,建德市第一家由村集体投资兴办,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就餐的食堂,在乾潭镇下梓村开张试运营。当地村民高兴地称它为“爱心食堂”。

  为了解决食堂的场地问题,村里特别在新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的一楼辟了一大块区域;不仅聘请了服务人员,还特地将食堂交给村老年协会,让老年人自己打理;考虑到食堂的运行成本和物价水平,村里专门租用了7亩多农田,建立了蔬菜粮食基地,自给自足。这样一来,食堂的价格自然而然就下来了。

  在这里,困难孤寡老人还可以免费用餐,“人气”旺得不得了。


浙江老年报 封面 00001 老年食堂不涨价,他们怎么做到的? 2010-12-15 nw.D1000FFN_20101215_5-00001 2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