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往事

文章导航

隽永短文 字字千钧

——朱镕基留言胡雪岩故居前后

  “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翻开刚刚出版发行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本)第四卷,我看到了我们朱镕基总理于2002年5月考察杭州胡雪岩故居后,在住地刘庄挥毫写就的一段留言,不由得心潮澎湃。幕幕往事,历历在目。

  朱镕基总理严于律己,从严治政,举世皆知。1998年,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主持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为自己“约法三章”,其中一条便是“不为各部门工作会议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处理重大问题上来”。

  因此,在视察胡雪岩故居后的第三天,朱镕基总理写就这篇发人深省的绝妙好文,实属特例。短文70余字,然而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发人深省,足见作者博大胸襟和良苦用心。作为接待朱总理的主要工作人员和这一留言过程的亲历者,我在此追记当时所见所闻,以飨读者。

  朱镕基总理是在2002年4月30下午来浙江视察的。5月5日上午9时,时逢全国“五一”长假,他不顾前几天在浙江接连视察农村和城市建设的舟车劳顿,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及杭州市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胡雪岩故居。

  5月的杭州,春意盎然,桃红柳绿。朱总理在胡雪岩故居附近下车后,信步走过有120余年历史的元宝街,兴致勃勃。来到故居大门口,故居负责人向朱总理汇报:胡宅营造于清同治十年(1872年),于光绪元年(1875年)竣工。工程耗资巨大,宅内明廊暗弄布局精巧,雕刻彩绘精美绝伦,极富杭州园林特色。百余年来,胡宅历经沧桑,已是断壁残垣。1999年初,才在省市领导的重视下,众多知名专家以尽力恢复原貌为原则,对胡雪岩故居进行大规模整修。历经两年,这座昔日的江南豪宅终于修葺一新,对外开放。听到这里,朱总理赞许地说:“杭州市委、市政府做了件大好事。”

  走进大门,转入轿厅,朱总理得知胡宅大门并未开在轿厅正中轴线上而选择偏东侧,这是胡雪岩出于“风水”和不显张扬的考虑,感慨地说:“胡雪岩真是藏而不露。有次我去泰国,和他们总理一起会谈,他们那座建筑大门开在正中,前后相通,我开玩笑和他们讲,这样钱是留不住的。”紧接着,他又打趣着补上一句:“我也会看风水的。”在场的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看到五开间的轿厅当年全部用银杏木搭建,中柱近10米高,朱总理说:“那个木头好啊!经历了那么多年风风雨雨,居然还是这样子,那不容易,那不容易。”

  朱总理一行穿廊过弄,边走边问,时停时议,谈笑风生。他颇为细致地向讲解人员询问了整个故居的建筑布局和胡雪岩在此生活的有关情况。身处这个一生大起大落的“红顶商人”的栖居之所,朱总理不时驻足、睹物沉思。他认为,胡雪岩最终衰败在清末腐败官场之手。

  考察过程中,朱总理十分关心胡宅建筑是否恢复原貌的问题。每到一处,他都要问:“这是原来的吗?”当看到沿壁假山上那些凸显江南风格、细腻精美的灰塑时,他赞叹道:“原来的灰塑现在还保存得那么好,真了不得,了不得。”

  来到南走廊尽头,朱总理对山墙上的鸾凤和鸣砖雕赞许不已,故居负责人介绍说,原物修复时需要用竹片一点一点地把上面的水泥剥离掉,耗时费力。朱总理说:“你们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很不容易!”当听说故居对外开放后,游客喜欢用手触摸它时,朱总理建议:“你们可以在下面做个警示牌,上面注明‘保护文物,请勿触摸’。”故居负责人当即表示,一定按朱总理的要求办好。

  来到新七间,看见至今保存完好的格扇门窗和当年进口的六角形磨砂玻璃时,朱总理幽默地说,“胡雪岩可真是会花钱啊!”老七间门窗的花格是紫檀木,窗框是花梨木的,朱总理停下来,告诉身旁的柴松岳省长:“这个窗质量非常好,已被糟贱了一百多年,还保存得那么好,真是百年大计呀!”

  来到鸳鸯厅,工作人员讲解说,该厅的梁架檐柱构造与苏州和其他江南园林都不同,全国少有。朱总理笑着说:“胡雪岩是我国最早的官僚资本家,胡雪岩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一旁的张德江书记十分赞同,说胡雪岩最讲诚信,并讲述了胡雪岩在平定和收复新疆时所作出的贡献,总理点头称是。

  进入楠木厅,朱总理看到大厅中央有一幅郑板桥的字画,当得知是复制品时,他打趣说:“那就是膺品,造假浙江温州最多,但我讲的是过去的温州,现在可不是了。”一旁的省市领导都会心地笑了。柴松岳省长向朱总理汇报说,修复胡雪岩故居,杭州市花了5000万元,朱总理听后,回过头对杭州市负责同志说:“你们功不可没,5个亿也值。”

  考察行将结束,朱总理关切地问故居负责人:“我来参观对你们的收入有影响吗?”又回头问张德江书记:“今天我来你们的收入减少了吧?今天的损失要你张德江同志来补偿啊!”说到这里,他向故居负责人建议:“《胡雪岩三部曲》有4本,人家没有时间去看它,你们可以做一些连环画,小朋友会喜欢的,卖了后既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给你们做宣传。”

  出门时,朱总理看见一批游客被工作人员拦在外面,便走过去亲切地对游客们说:“委屈你们了!委屈你们了!”游客们见到朱总理,非常兴奋,同时又被朱总理的谦和所打动,纷纷鼓掌向朱总理问好:“朱总理好!朱总理好!我们晚进一会儿没关系的。”此情此景,令在场的省市领导和工作人员无不动容。

  一个小时的考察很快结束了,陪同的省市领导纷纷要求和朱总理合影留念,朱总理幽默地说:“我给你们当背景!”随后,他在胡雪岩故居留言簿上用毛笔写下了:“朱镕基 二00二年五月偕夫人及爱女於胡雪岩故居”。临上车前,朱总理对陪同的省市领导说:“你们把文化、历史、艺术、教育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向老百姓展示、开放,确实做了件大好事。”

  朱镕基总理一行是5月7日上午返回北京的。按照惯例,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把请朱总理签名留念的折叠大册子连同笔墨一起摆放在朱总理办公的写字台上。之后的事情,我们压根也没有想到:5月7日一早,朱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叫我和省警卫局长到首长房间,此时,一幅70余字的短文留言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下子惊喜得不知说什么好。

  朱总理看着它,饱含深情地读了一遍,并对我说:“今天早上理发这20多分钟里,想出这么一段话,就把它写出来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朱总理即使在园林中闲庭信步,也同样思索着历史的沧桑变幻,感慨着前人的兴衰成败,还特地挥就这篇隽永深刻的短文,抒发思绪,启迪旁人,足见他时刻都在为国家社稷、人民福祉操劳的鞠躬尽瘁之心。短文读来铿锵有力,文风古雅,笔力雄健,作者的敏捷才思也同样由此可见。我赶紧把这件事向省委秘书长汇报。随后,前来送行的张德江书记及其他省领导陆续到达宾馆,张德江书记神情专注,品读着朱总理的留言,钦佩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这幅留言的“归宿”,还有一段小插曲。起初,它一直被保存在刘庄,其内容也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后来,杭州市领导向省委领导建议,朱总理留言的内容是与胡雪岩和胡宅有关的,应放在胡雪岩故居公开展示,以警世育人。而省接待警卫部门则认为,按照历来的惯例,首长在哪里留下“墨宝”,其原件就应该保存在哪里。浙江省委请示朱总理办公室,得到的答复是:请省里自己决定。后来,经省委主要领导同意,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朱镕基总理这一留言的原件永久存放于杭州历史博物馆,将留言的内容和朱总理在胡雪岩故居签名合为一体,复制放大,陈列在胡雪岩故居融冬院中,公开展示。

  九载春秋,倏忽而过。今年上半年,我陪几位在长沙工作的朋友参观胡雪岩故居。我从讲解人员处了解到,故居开放至今,参观者由最初的每年10余万人次增至去年60余万人次,其中不少是慕名来看朱总理手迹的。参观者们有的用相机、手机拍下整幅的手迹,有的则用纸笔抄录手迹全文,有的还向讲解人员询问文中某字的读法、含义及如何分段。他们根据自己的社会经历、看问题的视角,或欣赏品味“造语工曲”之妙,或思考解读作者寓义之深。

  特别是朱总理留言中最后一句“可不戒乎”,在广大参观者中普遍产生了共鸣。讲解人员告诉我,一位领导同志在朱总理的留言面前,凝视良久,几次朗读,对身边的陪同人员感慨道,这真是一篇教诲当代、警世后人、文采飞扬的好教材啊!一位老知识分子看后动情地说,朱总理这一席话,居安思危,直抒胸臆,用心之苦,修辞之妙,昭然天下。

  如今,随着《朱镕基讲话实录》的出版发行,这幅“江南第一豪宅”的“镇宅之宝”将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熟知、铭记。

  王凯捷 (时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委省政府接待办公室主任)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隽永短文 字字千钧 2011-10-19 2152999 2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