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浙里养

十年生死两茫茫

艺术作品中的离愁别绪

  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亥曾在诗中说:生命被称为生命,正如西风被称为西风,虽然它吹向东方。同样,死亡被称为死亡,虽然它吹向生命。在墓地,我们回忆起生前,出了墓地——就回忆起死者。

  死亡是站在生命的另一面被认知的,对死亡的思索和对逝者的思念化为文字、影像,成了古人笔下的诗,也在现代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被呈现和探讨。

  古人如何悼念亡者

  西晋诗人潘岳最早在悼念已故妻子杨氏时使用了“悼亡诗”作为标题,因他这组诗写得婉转动人,自此我国古代大部分的悼亡诗都是丈夫在诗中抒发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潘岳的悼亡诗中,“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两句尤为动人,杨氏与潘岳是少时夫妻,相伴二十四载后病逝,像是曾经比翼双飞的鸟儿,作伴游泳的鱼儿,中途突然失去了伴侣,潘岳把这种形单影只的情绪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中写:“春风桃李花开日,秋叶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一个人面对曾经携手走过的地方,面对物是人非,孤帐空床又是怎样的伤怀。

  唐代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所写的《遣悲怀三首》,是少有的在悼亡诗中叙事多于抒情,将往事的回忆与今朝的悔恨思念融合在一起,他没有写那些读起来很浪漫的句子,而是用这些稀松平常的小事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写尽了人生的无奈与哀伤。

  在历代的悼亡作品中,最广为传颂的是苏轼所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王弗16岁时嫁给19岁的苏轼,携手相伴十一载,逝世时年仅27岁。她陪伴了苏轼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青春岁月,在王弗去世后,苏轼因与推行变法的王安石不睦而自请出京,辗转于各地方任职,十年间的沧桑,自己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的中年人,但妻子却因为死亡而青春永驻。在苏轼的笔下,亡妻不是令人恐惧的鬼魂,而是青春永在的少女,是可以执手相看,泪眼迷蒙的知己,只是年年肠断的日子,都是两人未能携手走完人生的遗憾。

  死亡也许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难以面对的事,尤其是对于这些天生敏感细腻的诗人来讲,亲人的离世总是会触动他们最柔软的那根心弦,以至于在千百年后这些句子中传递的情感依然感动着我们,阅读这些悼亡诗有时候会让我们思考我们自身会怎样面对死亡,无论是亲人的离世还是自己生命的消逝。

  文学作品中对死亡的思考

  现代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如何缅怀逝者,思考死亡呢?

  有一本曾被翻译介绍到全世界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书籍《悲伤的力量》,作者在这本书中说想要治愈悲伤带来的伤痛,首先就要承认悲伤,允许自己感受悲伤。因为伤害人们的并不是悲伤本身,而是人们为了逃避悲伤所做的那些事情。书中讲述了15个关于死亡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就像阅读这些诗歌一样,也许我们没有经历一模一样的事情,却能够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共鸣,也许是已经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情感创伤,也许是在很久很久之后的未来能够帮助我们从困难中走出来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是她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学者周国平读了这本书后说,杨绛96岁开始讨论哲学,所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这便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

  在纪录片里缅怀亲人

  不仅是文字的书写,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也不乏对逝去、死亡的探讨。

  比如此前颇受关注的纪录片《四个春天》,主人公是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导演的父亲陆运坤和母亲李桂贤。

  像很多中国家庭一样,在《四个春天》里,导演陆庆屹一家历经了至亲的离去。2014年春天,姐姐陆庆伟患上肺癌,耄耋之年的双亲亲手送走了黑发人。

  陆庆屹曾一度想停止拍摄,妈妈鼓励他将事情做下去,“无论怎么样,我们的生活要继续下去,你的生活也要继续下去。”

  之后的生活里,缅怀逝去的亲人成为日常的一部分。第三个春天里,再没有日常的歌声,老父亲坐在桌前一遍遍回看过去的家庭录像,餐桌上,仍有专门留给女儿的碗筷,两位老人隔两天就会去坟边待一下午,种好辣椒,提防来坟边吃草的牛。

  陆庆屹说,觉察到父母的低落,自己会有一种时间紧迫感,给片子取名《四个春天》更像一种时间象征,“希望尽早能让父母看到。”

  失去至亲的隐痛仍会在某些时刻戳中整个家庭,但生活里已经开始重新出现歌声。片中,父亲拿起一年多未碰的乐器,将灰尘掸掉,母亲醉心于金银花的香气,连声赞叹“安逸啊”。邻居送来的腊梅已经开花,天台上葱葱绿绿的植物,绿得要溢出荧屏。

  影片末尾,两位老人如常去女儿坟前祭奠,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断,老妈妈跳起舞,两位老人拉着手,一齐望向远山,清脆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又飘荡了起来,“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宽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又是一年燕子回春,又是自然鲜活的气息,春天犹在。

  综合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商务印书馆、《中国青年报》等


浙江老年报 浙里养 a0016 艺术作品中的离愁别绪 2022-04-01 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07;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08;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10;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09;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11;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12;浙江老年报2022-04-0100014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