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 麒麟
·
·
·
· 凤凰
· 喜鹊
· 五角丛书的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丛书推动大市场
五角丛书的故事
■武云溥
  数量众多的“五角丛书”,现今还是旧书市场的宠儿。

  人民币五角钱能买到什么?物价飞涨的今天,也许刚够你买一个鸡蛋。可是20年前,你能买一本不错的书。

  那么今天买本书需要多少钱?10元,20元,还是50元?读者都知道,书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按照定价来衡量,标出上千元的天价书,内容和几十元的版本也许没多大区别,你会选择哪种?如果仅看价格,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读书人的选择,比今天要宽泛得多,潇洒得多。一套薄薄的小开本丛书,装帧简单,种类繁多,文学艺术百科知识几乎无所不包,价格却出奇低廉。它以惊人的发行量抢占了人们并不充实的书架,开启了低价书的黄金时代,这就是“五角丛书”。

  缘起 灵感来自“一角丛书”

  1974年,24岁的何承伟从插队的崇明农场回城,分配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做编辑。在那里,他结识了刚刚于1972年退休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赵家璧先生。

  赵家璧是著名的老一辈出版家。时光倒推回上个世纪动荡的1931年,同样是24岁的青年赵家璧,在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策划主编了一套64开的小书,每本定价一角,名为“一角丛书”。这套丛书到1933年12月为止,共出版80种,内容以介绍东西方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知识为主,也有一些文艺作品和自然科学读物。第一本“一角丛书”是《今日四大思想家信仰之自述》,收录胡适、韦尔斯、爱因斯坦和杜威发表在美国《论坛》杂志上的四篇《我的信仰》的译文。为“一角丛书”撰稿的还有方仲益、陈梦家、穆时英、胡愈之、罗隆基等人,使得这套丛书畅销一时。据赵家璧回忆,仅到1931年底,“一角丛书”刚出满20种时,4个月内销量已达十余万册。

  这段前辈往事启发了何承伟,在和赵老先生聊天时,何承伟了解到,“一角丛书”的灵感,来自当时美国流行的“蓝皮小丛书”。赵家璧谈到,当年他在外文书铺里看到了一套淡蓝色封面的袖珍小丛书,64开,薄薄一册售价五美分,叫做“Little Bluebook”。“我就在这张桌子前站住了,呆呆地想出了神。第二天回到办公室,就同专管出版印刷和成本会计的同事商量,经过反复核计,拟订了一个初步规划:用半张白报纸64开,能排一万五六千字,60个页码,售价一角,销三千本可保本。”就这样做出了价廉物美的“一角丛书”。

  那么,这个创意还能继续做下去吗?何承伟开始了思考,彼时他正任《故事会》的编辑,从这本发行量巨大的小杂志身上,他看到了低价出版物的市场,决定试一试。

  反响 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

  1986年7月,上海南京西路新华书店内人头攒动,书柜前贴着大字海报:“五角丛书第一辑十种发行专柜”,热情的读者们争着往书柜前挤,营业员忙不迭地收钱——这是1986年7月22日上海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捧在人们手里的这套书,封面标题五花八门:《外国爱情短诗萃》、《外交部里的小字辈》、《电影趣闻录》、《名曲的命运》、《你了解自己吗》、《蜜月旅游手册》、《趣味象棋》……相同的是,它们都装帧简洁、小巧玲珑,而且所有买书人的表情,都显露出那个年代特有的对知识的渴求。

  出版社正是抓住了公众的这种普遍心理,在老百姓钱包并不鼓胀,又急切盼望获得精神食粮的年代,秉承“一角丛书”传播理念,在内容上做得更加通俗和庞杂的“五角丛书”上市了,立刻受到读者追捧,销量一路飘红。仅从部分书目的印数上即可看出其受欢迎程度,例如《新歇后语》,1986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就高达151万册,同期推出的其余多种“五角丛书”,印数也多在数十万册。上海文化出版社的资料显示,截至上世纪80年代末的短短三四年间,“五角丛书”共出版150种,其中重版三次以上的占75%,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

  小32开本,每册字数少则四五万,多也不过七八万,定价一律五角,何承伟主编的这套“五角丛书”一炮打响。惊喜之下,他开始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书,扩充该丛书的内涵。《国宝欣赏100种》、《外国漫画精选》、《家庭厨房顾问》、《惊人的信息推理术》、《世界49大谜》、《争鸣中篇小说20篇》、《人怎样长得高》、《中国姓氏寻根》、《性与爱的困惑》、《台湾当代爱情诗选》……令人眼花缭乱的选题,除了主要顾及通俗性和可读性,也有一些具备相当高的文化思想价值,甚至可说颇有眼光——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命运五部曲》,竟然早在1987年即由韩少功翻译成中文,收录在“五角丛书”第五辑内推出。何承伟得意的选题还有第三辑推出的《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学”在国内书市真正走红,还是十几年后的事,没有多少人特别留意到这个最早的中文译本。

  除了引起广泛反响外,“五角丛书”还捧红了一些作者,比如曹明华,她的散文集《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1986年12月被收录进“五角丛书”第三辑出版,首印13万册,后多次重印,总销量达到55万册。曹明华也因此成了上世纪80年代名噪一时的高校文学新星,有“大陆三毛”之称。书中所写的关于“幸福”的定义:“幸福=拥有/欲望”,为读者津津乐道。

  影响 高价年代的低价突围

  花很少的钱就能读到不少好书,是读书人最乐意看到的,然而幸福时光总是短暂的。1988年5月开始,“五角丛书”也抵挡不住成本上升的压力,终于加入了书价上涨的大潮。虽然仍以“五角”为名,新推出的“五角丛书”价格却先后涨到了八角、九角,并继续攀升。如英国人约翰·苏特兰著、何文安编译的《畅销书》,定价八角;陈红春、胡菲菲编著的《袖珍西方名著》,定价1.25元。依当时标准来看,涨价给读者浇了冷水,但并未严重影响销量。以上述两种书为例,定价虽然上涨,仍然都能达到20万册的印数。

  在出版方看来,涨价也是无奈之举。早期“五角丛书”封底都印着编者的宗旨:“五角丛书——文学、艺术、生活、体育、娱乐,它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以五彩缤纷的内容给人带来新的开拓,新的欢乐。每册定价五角。”而涨价之后,新的承诺则改成了:“它(五角丛书)将不断致力于优化与开拓选题,且保证价格比同类图书低廉,继续给读者以最大的阅读满足和经济实惠。”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五角丛书”的出版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悄然停止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图书价格加速飞涨,时至今日,花五角钱就能买书看的岁月,早已成为回忆。

  进入新世纪,出版界仍然没有忘记“五角丛书”曾创下的辉煌,一些出版社继续进行着“低价书”的尝试。2001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新世纪五角丛书”,第一辑共六册:《千古罗马》、《黑手党揭秘》、《手枪的故事》、《七步蛇与神秘吴哥》、《黄金之国》、《失落的印加帝国》。相比80年代的“五角丛书”,新书延续着内容的趣味性和神秘文化噱头,只是内容编排上加大了图片的分量,装帧也更加时尚。每本定价12元,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2007年,光明日报出版社也推出了“六角丛书”,首批以重新包装的中外文学名著为主。只是所谓“六角”,并非书的定价,而是表示“每个印张6角钱”,书价依照印张数而定。如7元的《昆虫记》,8元的《巴黎圣母院》,9元的《简·爱》……光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王林介绍,目前大部分图书定价在每个印张1.2元至2元之间,相比之下每印张0.6元的“六角丛书”确实称得上低价。之所以命名为“六角丛书”,王林说也是受到“五角丛书”的启发,希望唤起人们记忆中的怀旧情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五角丛书的故事 2008-9-26 D0742DDB157BEC4C482574CE000D1439 2